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吴斌  李旭东 《化工环保》2005,25(6):459-461
采用内循环式生物系统处理炼油废水,以内循环式水解酸化反应器、好氧流化床、模块化设计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作为生物反应器进行中试试验。在进水COD为1231.0mg/L、温度为45℃、水力停留时间为23.1~52.0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稳定在83.9%以上;在进水COD为296.9mg/L时,可通过切换至低负荷的模块化工艺使出水水质达标。该系统对一定范围内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的冲击均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2.
高氯离子废水中低COD简易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采用重铬酸钾标准法对COD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与适用范围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含高氯根废水中低COD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提出新的看法。试验结果表明: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不取决于Cl-浓度的高低,而取决于回流后剩余氧化剂量的多少,当剩余氧化剂量不超过46%时,对测定结果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3.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阿特拉津溶液中 (ρ1~ 4/mgL-1:5 ,10 ,15 ,2 0 )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的行为 ,运用方差分析 (ANOVA)检验了蝌蚪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时间段、pH值、溶氧量等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 ,确立了正常及异常行为模式 .结果表明 :在水温 (15 .0± 0 .5 )℃的条件下 ,弹琴蛙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主要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有关 ,同时与实验时间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与 pH值、溶氧量关系不大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其中在实验组中 ,蝌蚪在 5mg/L的阿特拉津溶液中与 10mg/L、15mg/L、2 0mg/L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在 10mg/L、15mg/L、2 0mg/L阿特拉津溶液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关性分析表明 ,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r2 =0 .4 94 ) ;在对照组中 ,0 .5mL/L丙酮对照和空白对照中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图 3表 2参 17  相似文献   
154.
几种生物学指标与生物强化系统降解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纯  李旭东 《环境科学》2006,27(9):1853-1857
针对炼油废水生物强化处理系统中有时存在的不稳定造成排水超标的问题,研究了SBR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其细菌数量、脱氢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等关键生物学指标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综合对应关系,并运用ERIC-PCR技术研究了运行前后处理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菌剂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提高了细菌数量和酶活,使处理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强化系统中细菌数量及C23O酶活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十分稳定.C12O为一种诱导酶,其酶  相似文献   
155.
采用扩散系数C等5种分布型指标测定阿特拉津溶液中(ρ1-3/mg L-1:10,20,30)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均处于25期和26期,体长范围26-60 mm)在水族箱(l×b×h=40 cm×20 cm×25 cm)中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蝌蚪在水族箱中为聚集分布.经多次适合性检验,证明弹琴蛙蝌蚪水族箱中的水平分布呈现负二项分布状态.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升高,蝌蚪在水族箱内的聚集度(由负二项分布的k值来表明)逐渐减小(kρ1相似文献   
156.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157.
化工品生产,是印度最古老的家庭工业之一.本文聚焦于染料和染料中间产品行业,这个行业的许多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对它们的环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历了几次金融压力.流程终端废物治理与排放已经有所改进,但却是有限的成功,因为它的成本昂贵(而且改变废物形态和消除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已经开展的为数不多的印度清洁生产行动中,迄今主要还是示范项目.通过贯彻清洁生产措施,参与企业已经提高了生产力、削减了成本并且降低了它们的污染负荷.实现的节余潜力,是原投资的许多倍.  相似文献   
158.
为有效应对难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泄漏事故,设计了可快速拦截、分离和收集此类泄漏物的多功能闸门装置。研究了该闸门对轻质(密度小于1.0×103kg/m3)和重质(密度大于1.0×103kg/m3)难溶性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流速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闸门组合减弱其影响;有机物密度是影响该闸门性能的重要因素,密度与水差异越大效果越好。在试验设计的最大流速下:两道闸门对0#柴油和97#汽油总的去除率分别为70.5%和80.2%;单道闸门对二氯甲烷和硝基苯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9%和80.4%。两道闸门组合对0#柴油和二氯甲烷同时泄漏总的去除率为81.2%。  相似文献   
159.
炼油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常规生物处理,难以稳定达标。采用"高效微生物+生物模块"工艺路线,应用石油降解菌剂、硝化菌剂和与之匹配的工艺,处理炼油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和93.1%。该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强、运行费用省、出水水质好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荧光定量PCR检测生物强化SBR系统中苯胺降解菌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强化SBR系统中苯胺降解菌Pseudomonas otitidis strain JY9在降解苯胺废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该菌株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特异片段并克隆到PGM-T载体中,以此重组质粒为参照,系统活性污泥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该菌在苯胺废水生物强化SBR系统中的丰度变化.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系统中苯胺的残留.结果表明,苯胺初始浓度在200~500 mg·L-1范围内,苯胺降解率均达到96%以上.并且SBR反应系统活性污泥中每单位(mg)MLVSS的C12O基因拷贝数随苯胺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最高拷贝数达到2.7×109个,表明该菌的数量随苯胺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结果显示,在苯胺去除过程中Pseudomonas otitidis strain JY9的投加能够稳定活性污泥中的MLVSS,当含有高浓度苯胺废水系统运行稳定时,该降解菌逐渐成为活性污泥当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