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电镀分有氰电镀与无氰电镀两类。乡镇工业电镀行业的环境污染最主要是氰污染和铬污染。本文针对乡镇电镀行业的特点,调查了湖南省沅江市、四川省新都县、湖北省黄陂县、汉川县以及江苏省部分县市乡镇电镀厂,将收集资料及实际监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乡镇电镀行业的污染物发生量大小与原材料的消耗有关,可以用多元回归方程估算乡镇电镀行业主要污染物发生量。这一估算方法简单易行,实用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nton氧化技术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方面的效果,以污泥比阻和毛细吸水时间来表征污泥的脱水性能,探讨了体系的pH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及Fenton氧化对污泥溶解性物质(SCOD+多聚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Fenton氧化能够明显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在体系的pH=3时,反应1h后,Fenton氧化处理后污泥的CST从处理前的130.9s减少到19.7s,降幅85%;污泥SRF从处理前的3.58×108 s2/g降低到1.05×107 s2/g,降幅97%。同体系处理污泥SCOD、上清液中多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7倍、2.6倍和1.5倍。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整体性、主导性、综合性原则,运用叠置法,将黑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9个亚区,分析了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区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并探讨了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易腐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吴时要  隋继超  王岩 《环境科学》2008,29(4):1104-1108
在中温(35~37℃)条件下,对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处理易腐有机垃圾进行了试验研究,连续试验时间达半年以上.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TS为24.79%、VS为23.06%的情况下,单位体积反应器产气效率最高达到3.69L/(L·d),易腐有机垃圾的产气能力(以VS计)为746.33 L/kg,有机负荷(以VS计)达到4.9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47 d,此时期处理效果理想;试验启动之初易发生酸化,其抑制情况严重,出现0产气,经碱性溶液调节后情况得到较好解决;反应进行至80 d后产气速率降至最高速率的一半以下,推断是氨氮浓度超过2000mg/L而产生氨氮抑制,经过投加化学药剂和调节进料C/N抑制情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对污泥破解及改善其厌氧消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蒋建国  张妍  张群芳  陈懋喆  杜雪娟 《环境科学》2008,29(10):2815-2819
利用槽式超声波发生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处理,研究超声波对污泥的破解效果以及破解后污泥消化产气能力的改善情况,分别比较超声波发生方式、处理时间、功率和声能密度等因素对污泥破解及厌氧消化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污泥在厌氧反应初期.其产气速率增长较为明显.同时,单频超声波处理后污泥的厌氧产气累积增量高于双频超声波,为40.93%.而双频超声波处理后污泥的SCOD溶出量大,比单频高23.5%.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质流动的源、路径及汇的分析和定量地确定流的量、成分及去向,可以获得提高物质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和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指导清洁生产方案的制定。具体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的物质流分析包括物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和能量平衡分析。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物质流分析的步骤进行了归纳梳理,分析了实际审核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举例分析了物质流的四种常用平衡,以为审核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螯合剂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研究重金属螯合剂的实验室合成及其捕集重金属的机理,对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与无机稳定化药剂Na2S进行了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静态浸出实验方法对废催化剂中重金属在不同固水比和浸出次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浸出次数大于3次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速率趋于稳定,同时固水比的增加也没有明显改变废催化剂中重金属的浸出。认为在浸取次数大于3次以后,随着表面溶质的溶解,浸出过程主要为内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污泥-石灰高效混合器制备5%、10%、15%石灰添加量的稳定化污泥,应用Jerome 631-X型便携式硫化氢测定仪、静态吸收等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比例下污泥还原性硫化物(RSCs)和氨(NH3)的释放特征,并对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添加石灰后,RSCs体现出缓释特征;石灰稳定化污泥RSCs的释放量下降明显,连续监测380min后,石灰稳定化污泥处理的RSCs产生量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降低了约85%;恒温培养24h,石灰稳定化污泥的NH3释放量(5.03×10-4mol)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7.00×10-6mol)提高了约72倍,明显促进了污泥氮向氨气的转化和释放.向污泥中添加少量工业石灰,均匀混合条件下,污泥的臭味强度明显降低,基本达到了抑制恶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后产生的大量有机垃圾难以有效消纳的问题,开展了厨余、果蔬与园林垃圾连续式厌氧发酵实验,并通过超声与碱热预处理技术改善产甲烷性能,并以厨余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作为对照实验组。根据进料有机负荷(OLR),将反应周期分为低有机负荷[OLR=1,2 g/(L·d)]和高有机负荷[OLR=4,6 g/(L·d)]2个阶段。结果表明:在低有机负荷阶段,反应体系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其中,厨余垃圾实验组的有机质(VS)去除率和甲烷产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0.3%,460 mL/g。并且超声与碱热预处理可以使混合物料甲烷产率分别提高7%~8%和3%~7%;在高有机负荷阶段,厨余垃圾实验组稳定性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pH值降低至6.70,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TAN)积累浓度分别达到1230,1519 mg/L,且VS去除率与甲烷产率分别降低了2.8%、11%。此时混合物料反应体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与厨余垃圾相比,混合物料的甲烷产率有所提高,可达到420 mL/g。其中,超声预处理后甲烷产率可进一步提高3%,而碱热预处理后甲烷产率降低了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