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31.
对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进行监测,并对地表径流中氮素的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大,径流中的总氮和氨氮的输出浓度也有上升的趋势;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各地类年平均总氮输出浓度为:农地7.955mg/L、人工林7.4886mg/L、次生林6.9836mg/L、灌草丛4.5188mg/L;氨氮的年平均输出浓度为:农地0.8474mg/L、人工林0.7286mg/L、次生林0.6514mg/L、灌草丛0.4782mg/L。农地的总氮输出浓度和氨氮输出浓度最大,人工林次之,灌草丛和次生林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灌草丛和次生林较高的植物覆盖有效地保持了水分和土壤,从而也减缓了氮素的输出。  相似文献   
32.
海洋微食物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生态作用加以阐述,同时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如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水华过程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食物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微食物环研究进行了展望。微型生物及微食物环如何应对新型生态压力,尤其是对气候改变的响应策略将会是下一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3.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白洋淀远景规划建设国家公园,推进白洋淀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淀水林田草"综合治理示范区.结合国家公园设立规范,从生态系统代表性等9个方面对白洋淀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生态系统代表性、生物物种代表性、自然景观独特性、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全民...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永定河怀来段枯水期支干流进行4次采样,对11个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了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对不同支干流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定河怀来段12个监测断面均未达到Ⅲ类水体标准限值,仅p H、DO指标达标,且氮磷超标最为严重,干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最高为5.554,支流ZL8最高为7.254。COD、TN和NO_3~--N为第一主成分,TP、PO_4~(3-)-P和NO_2~--N为第二主成分,DO和TOC为第三主成分。永定河干流水质优于东沙河水质。对各监测断面聚类分析后,将永定河怀来段水域根据水质大致划分为2个区域,其中干流监测断面都在同一类,湿地水质与干流水质有明显差异。在二级支流中,冬季农田退水依次进入鱼塘湿地、芦苇湿地和芦苇沟后,TN、NO_3~--N和NO_2~--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1.11%、42.27%和72.88%,而NH_3-N、TP有所增加。永定河流域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污水处理厂出水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新型水泥立窑水除尘技术和设备,该系统由除尘塔、灰水分离器、高温轴流风机等组成,它解决了立窑水除尘存在的烟气倒烟、污水二次污染、难达标排放等问题。同时介绍了系统中各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6.
对电气设备的污闪及防污闪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着重介绍了单组分RTV电力防污闪涂料的性能,为污染地区的电气设备防污闪安全运行提供一种对策可行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7.
本利用木霉、白地霉、产朊圆酵母三只菌株混合接种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柠檬酸废菌丝渣培养基中发酵,发现废菌丝渣二次发酵是可行的,但粗蛋白含量并没有较大提高,而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38.
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去除及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为材料,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对氨氮、硝酸盐氮和无机磷的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静态实验测定了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去除效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来描述蕹菜对氨氮、硝酸盐氮和无机磷的吸收速率与溶液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蕹菜对氨氮、硝酸盐氮和无机...  相似文献   
39.
渤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8月采集渤黄海表层海水样品,利用编码光合反应复合中心小亚基的pufM基因构建克隆文库,比较分析了不同生境类型海区夏季表层海水中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的多样性。结果发现,属于-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在研究海区普遍存在,而且丰度较高,是研究海区AAPB的优势类群。其中渤海站位的AAPB 群落结构相对较丰富,含有-3、-4、-6 Proteobacteria 3个细菌类群;而渤海海峡站位和北黄海站位的AAPB群落结构相对单一,只有-3 Proteobacteria一个类群。另外,研究表明温度最高,盐度最低的渤海站位更有利于AAPB群落的生长及组成状态。测序结果显示所占比例最大的细菌类群为未知类群,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海区中可能存在着大量未知的AAPB种类,因此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以2014年8月南海北部海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南海北部表层和垂直海域可培养细菌和细菌总数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对细菌生产力进行测定,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到南海北部海域,水平方向可培养细菌总数变化范围是3.70×102~1.42×103 CFU/mL,细菌总数变化范围是5.12×105~1.61×106 cells/mL,细菌生产力的变化范围是0.03~0.40 mg/m3/h;垂直方向上可培养细菌变化范围是1.08×103~9.00×103 CFU/mL,细菌生产力变化范围是0.01~0.08 mg/m3/h,其中表层海水中的细菌生产力明显高于底层。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平方向上,影响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细菌总数和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硝酸盐(NO3-N)、硅酸盐(SiO3-Si)、亚硝酸盐(NO2-N)和磷酸盐(PO4-P)(P < 0.05);垂直方向上,影响南海北部可培养细菌总数的主要因素是NO2-N(P < 0.05),影响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盐度(P < 0.05)。可见,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细菌总数高于可培养细菌总数2~3个数量级,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存在大量不可培养细菌;细菌的生命活动在海水表层相较底层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