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氯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2.
以某地表水为原水(TOC为5.3mg/L),研究了氯、氯胺和臭氧3种消毒剂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mg/L氯氧化30min就会使AOC升高近3倍。投加3种剂量(1、2、3mg/L)的氯胺,氧化30min时AOC增加不到1倍;氧化24h时AOC浓度均比30min时的高,这说明氯胺的作用机理与氯不同。投加臭氧2.0mg/L氧化30min时可使AOC增加2.4倍;当臭氧质量浓度大于2.0mg/L时,AOC开始下降,这说明一部分中间产物进一步被氧化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23.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氢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4.
不同给水处理单元对卤乙酸及前提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某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单元对卤乙酸(H AAs)和卤乙酸前提物(H AAF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单元(混凝、沉淀、过滤)对H AAs几乎没有去除,活性炭(GAC)对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的去除率分别是70%和43%,对二氯乙酸前提物(DCAAFP)和三氯乙酸前提物(TCAAFP)的去除率分别是21.5%和27.5%,比常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25.
纳滤膜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太湖水和淮河水为水源的两地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纳滤膜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纳滤膜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率为80%,能确保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大于90%。使Ames实验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对两地不同原水均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26.
以丙纶丝为滤料 ,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 ,对Chl 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 64 %— 95 % (平均 91% )和 82 %— 96% (平均 92 % ) ,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 85 %以上 ,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 -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