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71.
脉冲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Fenton-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Fenton预氧化-混凝法联用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Fenton氧化阶段H2O2投加量、混凝阶段pH值以及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焦化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Fenton预氧化一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COD去除率达97.5%,为该工艺实际处理焦化废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水解酸化.缺氧法对采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GC/MS技术对水解酸化-缺氧法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降解进行的研究表明: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对采油废水中碳原子为C6-C9、分子量为100—140的有机物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在水解酸化段中酮类、芳烃得到较好的降解,缺氧段中酚类和醚类化合物降解明显。水解酸化-缺氧工艺对于采油废水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4.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以芦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辐射梯度对芦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显著降低芦苇植株高度、比叶面积、生物量,且高强度辐射处理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随辐射时间延长,生物量分配有向地下部分转移的趋势;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显著增加芦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R、APX)、抗氧化物质含量(GSH、As A),且随辐射强度增大,MDA含量、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程度加剧,但随辐射时间延长,高辐射处理下,GR酶活显著低于对照,GSH也表现出相应的趋势;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类黄酮含量较对照组却显著升高,且高强度辐射处理对芦苇叶片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  相似文献   
75.
为调查研究天津市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的污染物排放性状,同时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天津地区生物质燃料成分和采暖炉不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杆和棉杆两种成型燃料在同一采暖炉的相同工况下燃烧时,稻杆灰分含量较棉杆高,造成较高的烟尘和CO排放,同时稻杆较棉杆S元素含量低,导致SO2排放较低.棉杆成型燃料在同一容量的采暖炉上燃烧时,随着燃烧器负荷的增加,CO和SO2的排放增加,NOx的排放减少.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在该采暖炉上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种类均依次为酮类、苯系物、醛类.本工作试验用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运行过程中NOx、CO、SO2、烟尘的平均排放值分别为672.70,2297.94,124.00,109.35mg/m3,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现象,可通过增添水浴除尘设施,合理调节不同燃烧负荷下的风机送风量,维持适宜过量空气系数,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还需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家用采暖炉和成型燃料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76.
以陵水海滨风景名胜规划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主要生态敏感问题,选取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河流水库、道路等主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Are/info为平台,以矢量数据为数据环境,创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结果显示,20.28%和29.37%的规划区处于较敏感区和敏感区,8.85%旅游设施用地和9.54%旅游服务用地处于敏感区。最后提出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敏感目标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介绍了区域产业规模最优化发展的线性规划模型,解释了模型的具体含义并给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依据和方法,并在某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了应用。通过该模型得出的最优方案与规划方案的对比,可以评价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同时也可为区域产业发展提出调整建议,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太湖梅梁湾水体组分吸收特性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利用2006年8月、11月和2007年3月太湖梅梁湾水样实验室测定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吸收特性,并讨论不同季节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其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总悬浮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在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7.49 4±3.0)m-1,春季最小,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86±0.73)m-1,且不同季节其吸收类型不同;非藻类颗粒吸收特性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其吸收系数和S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和组成的不同导致的;由于藻类含量的差异导致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5.49±3.5)m-1,秋季次之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03±1.14)m-1,春季最小,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0.62±0.25)m-1;而有色可溶件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和S值的季节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导致其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形成的.春、秋季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较高,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大于其他组分,是水体总吸收的主导因子,而夏季由于浮游藻类含量较高,使其成为水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比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参数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ap*h)在蓝光44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268m2·mg-1,在红光670nm的变化范围为0.004~0.098m·2mg-1;;通过K-Mean算法将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分成3种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类型,类别1、2和3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12.2%和26.8%,表明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是以类别1为主;;色素包裹效应因子Qa*(675)在Chla浓度<50mg·m-3时,随Chla浓度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在Chla浓度>50mg·m-3时,其减小的趋势趋于缓慢,Qa*(675)与Chla浓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aN*AP)在蓝光440nm处的变化范围为0.012×10-3~0.143×10-3m2·mg-1,利用此处的比吸收系数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比吸收光谱的参数化模型,光谱曲线斜率...  相似文献   
80.
基于全面的实地调研,获取了广安市2016年各典型污染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为指导,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广安市2016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广安市SO_2、NO_X、CO、PM_(10)、PM_(2.5)、VOCs、NH_3总排放量分别为31 706 t、28 084 t、115 874 t、56 415 t、19 710 t、24 774 t以及39 484 t。SO_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NO_X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和移动源;CO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民用燃烧源及移动源;PM_(10)和PM_(2.5)排放来自工业源、扬尘源和露天秸秆焚烧;VOCs主要来自工业源、移动源以及溶剂使用源;NH_3主要来自农业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