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1月2日,《福建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印发执行。《规定》共5章24条和1个附件,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体现,是对2009年省政府“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的重要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32.
<正>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十三号主席令,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改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新安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亮点·强化安全生产摆位明确安全生产目的。新安法第1条把"促进经济发展"修改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生产目的不再仅仅体现经济领域范畴,更多体现社会管理范畴,符合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3.
为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使污水能够在厌氧消化后充分利用,设计了一种气动UASB反应器,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基质对其进行气动实验研究。设计依据为:气动力使污泥悬浮,增加选择压,有利于传质且不像水动力循环那样降低反应器内浓度。实验条件:室温为15~21℃,进水温度为11~19℃,进水pH为7.5~8.5。实验启动期历时51 d,反应器内产生颗粒污泥,出水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34.
地下水除草剂阿特拉津污染微生物治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农药阿特拉津的静态降解实验及其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治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T菌在pH值为5.0~10.0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0;在实验条件(t=10℃,pH=7.5)与野外含水层的条件基本一致情况下,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一次投菌降解率达到31.08%;同时环境因素也随着AT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其中,DO、pH随AT菌作用加强而其值减小.另外,设计了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并且AT菌的作用会造成被治理含水层的渗透性能降低,实验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下降60.54%.清水冲洗10d的渗透性恢复率为48.96%,说明清水渗透恢复的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苗期不覆膜和苗期覆膜处理下土壤N_2O减排和增产兼顾的最优施氮量,并验证DNDC模型对于马铃薯田土壤N_2O排放和产量预测的适用性,以沈阳市自然降水条件下的马铃薯田为研究对象,设计不施氮肥(0 kg·hm~(-2))、低氮(75 kg·hm~(-2))、中氮(150 kg·hm~(-2))和高氮(225 kg·hm~(-2))4种施氮水平,每种氮肥水平包括苗期不覆膜与苗期覆膜两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N_2O气体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并运用DNDC模型进一步探究马铃薯田减排增产最优施氮量,结果对于促进马铃薯田温室气体减排和增产协调兼顾的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马铃薯田不覆膜处理下不同施氮水平N_2O排放状况,模型效率指数在0.72~0.94之间;在覆膜处理中,低、中、高施氮量模型效率指数较苗期不覆膜处理分别下降0.21、0.52和0.50,不施氮肥处理下,模型效率指数为负值,模型不能模拟N_2O排放;DNDC模型对于各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有较准确的模拟效果。DNDC模型进一步表明,不覆膜状态下马铃薯田增产兼顾减排的施氮量为90~105 kg·hm~(-2);减排兼顾增产的施氮量为75~90 kg·hm~(-2)。由于DNDC模型对于覆膜处理下马铃薯田N_2O排放模拟效果不佳,通过大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苗期覆膜可以有效增产和减少土壤N_2O排放,综合马铃薯产量和土壤N_2O减排的环保施氮量可在75 kg·hm~(-2)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需低于150 kg·hm~(-2)。  相似文献   
36.
为了深入分析循环加卸荷过程中复合煤岩能量演化特征,以平庄煤业集团风水沟矿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轴试验机和长波热像仪对复合煤岩在不同加卸荷速率下进行循环加卸荷试验并实现红外辐射监测,得到复合煤岩在加卸了过程中各部分表面平均红外温度变化,研究了不同加卸荷速率下弹性能密度、耗散能密度随温度及轴向载荷变化的规律,确定了总能量、弹性能和耗散能与轴向载荷和红外辐射温度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煤岩红外辐射温度变化分为起始升温、温度平稳、温度骤降和快速升温4个阶段,其中快速升温阶段各能量增长速率最大。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与轴向载荷、煤体红外辐射温度高度相关,可以采用非线性曲线较好地拟合。研究成果为采用红外辐射温度变化法来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煤岩能量演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于宏兵  黄涛  林学钰  吴睿 《环境科学》2005,26(6):110-114
采用70℃高温水解酸化、高温厌氧、高温好氧、高温生物活性碳(BAC)组合工艺,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高温工艺废水进行分相与分段处理研究,分别对COD、VFA、氨基酸等的去除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在高温条件下完成高温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并达到回用热水、节能目的.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系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99.62%,VFA和氨基酸均为100%,出水COD<50mg/L,达到中水回用COD标准值,其中水解酸化相COD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49.7%,产甲烷相占33.7%,好氧段占14.5%,BAC段占1.1%;厌氧段占VFA总去除的56%,好氧段为21.2%,BAC段为21.8%;厌氧段占氨基酸总去除的34.8%,好氧段占62%,BAC段占3%.其中水解酸化有机负荷达到36.2kg/(m3·d).高温好氧和BAC组合工艺进水COD 3 500mg/L条件下,COD去除率仍能达到95.8%.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抗冲负荷强,各段出水pH均在6.6~7.5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39.
林学芳  胡锋 《环境》1999,(3):34-34
(一)马坝河概况: 流经地区长6~7公里的马坝河位于曲江县,由沙溪河、曹溪水汇合而成的,是县城城区居民及特钢厂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调查过程: 开学不久,我们环保科技小组的同学与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马坝河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从河水的取样、测定等过程进行了精确测量,从而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马坝河水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0.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方法对包气带三种状态下,即天然自净、分别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营养以及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阻止氮污染及除氮能力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发现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这种状态具有很强的除氮和阻止氮污染的能力,进而给出了该种状态下细菌脱氮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实施利用包气带进行污水除氮和控制面源氮源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