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秋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一年中水量最大的一次灌溉(秋浇)期间,灌、排水干渠和农田土壤中总磷(TP)、无机磷(IP)以及有机磷(OP)进行分析监测,考察了秋浇对灌区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秋浇使灌区土壤水分得到极大地补充,促进了土壤磷元素的溶解.由于灌溉引水中携带了大量泥沙,附着了较高含量的颗粒态磷(PP),并沉积在农田土壤中,使灌区土壤总磷含量略有升高,排水中总磷浓度降低.原有土壤中有机磷在碱性环境中与土壤中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促进反应平衡向有机磷增加的方向进行,使灌区有机磷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在周期较长的淹灌期间,土壤潮湿的厌氧环境增强,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态磷的吸收利用,将其转变成有机态磷,因而在灌区土壤和排水中有机磷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巢湖地区无监测资料小流域面源磷污染输出负荷时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来自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状况下,面源磷污染正逐步成为湖泊和河流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在缺少监测资料的流域,移植处于同纬度和具有相同自然条件的流域的模型参数,是开展SWAT模型模拟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以巢湖地区的柘皋河小流域为例,通过移植率定好的模型参数,运用SWAT模型分析研究区面源磷污染输出负荷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2年面源磷污染负荷围绕着平均值上下波动,不同水平年的磷污染负荷有较大差异,其中,1996—2012年的面源磷污染的年负荷大于1980—1995年的磷污染年负荷.两个时期内不同月份的总磷负荷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8月的磷污染负荷较大.两个时期的面源磷负荷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1996—2012年单位面积的面源磷负荷明显大于1980—1995年的单位面积面源磷负荷,其中,面源磷负荷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水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是导致研究区面源磷污染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锑对农作物影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1~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突显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网络和关键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总结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1~2021年,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快速增长模式,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全球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中国研究机构,占总发文量的10.5%.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显词分析,锑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从主要考虑农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发展到考虑土壤、作物、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机理以及锑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产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城区3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皮尔森(Pearson)统计分析,探讨了沥青路面、硬质屋顶及草地屋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计算了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s),分析了径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沥青路面与硬质屋顶,草地屋顶对除磷外的其他径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削减作用;初期降雨径流中CODcr、NH3-N、NO3-N、TP、Pb、Cu、Zn的EMC值大多超出V类国家地表水标准,3类重金属污染物监测结果也表明城区暴雨径流污染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质与前期晴天数、降雨历时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控制初期径流污染、加强清扫及屋顶绿化可以从源头减少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15.
潜流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确定利用人工湿地改善官厅水库水质工程所需的设计参数,在官厅水库岸边建立了人工湿地,开展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官厅水库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率为0.15~0.45m/d时,夏季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70%;冬季,分别可达到15%和50%,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率的提高和水温的下降而降低.由于渗漏和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系统的出水量为进水量的60%.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该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超声波强化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通过设置超声波的膜生物反应器与对照反应器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水源水生物净化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活性得到增强,反应器有机负荷增加,有机物净化效率提高.通过设置超声波的反应器及其对照的TTC脱氢酶生物活性、进出水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超声波处理促进了生物活性.通过不同功率的超声波处理表明,功率为10W的超声波促进生物作用的效果最为明显.经超声波处理后效果能保持24h,可设置超声波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4h.本文还分析了超声波促进生物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王依滴  欧阳威  刘连华  陆中桂 《环境科学》2023,44(12):6720-6727
重金属毒性强、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累积,进而对流域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019年9月,沿黄河干流调查了14个断面,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r、Cu、Pb和Zn)的总量及其赋存形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物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解析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发现,重金属的含量平均值排序为:Cr>Zn>Cu>Pb>As>Cd,相对于各河段的背景值,Cd的超标率最高,达到85.7%.沉积物中As、Zn、Pb和Cu均以可氧化态为主,Cd以弱酸溶解态和残渣态为主,Cr则以残渣态为主.As、Cr、Cu、Pb和Zn的生物有效性均表现出上游最低,中游升高,下游降低的趋势.风险评价表明Cd是黄河干流污染风险级别最高的元素,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应当优先防控,尤其是干流内蒙古段.PCA和RDA分析揭示了细颗粒泥沙和总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主控作用,因此在黄河流域应重点防控随土壤侵蚀和泥沙迁移流失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8.
官厅水库库滨带非点源污染控制效应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官厅水库库滨带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5遥感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建立了高分辨率的Quick Bird遥感数据与SPOT数据的尺度转化关系,对SPOT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校核,以提高SPOT卫星对库滨带结构的解译精度;最后结合点上的实验结果对流域尺度上的库滨带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厅水库陆相库滨带的结构不利于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应该适当增加林地的比例,同时提高林地、草地的植被覆盖度;(2)按照官厅水库流域非点源区年均TN量为188.1×104 t、TP量为101.2×104 t计算,库岸库滨带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11.6%和0.4%;(3)为了有效地防止官厅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必须加强水库流域的农业管理和库岸库滨带的科学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高羊茅对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外源微生物菌剂和高羊茅协调作用下的强化修复试验,对外源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去除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进行了没有植物、高羊茅草坪、高羊茅草种新育草坪3种不同情况下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去除率为36%~43%,而没有微生物菌剂和植被作用下的对照组的去除率仅为5.74%~6.0%;高羊茅草坪能够提高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的能力,在直接铺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可以达到51%~62%;在播种高羊茅草种,形成新嫩草坪的情况下,去除率为48%~54%.结果表明,在直接铺高羊茅草坪条件下,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作用可以提高41.6%~44.2%,在新嫩草坪作用下能够提高27.9%~30.6%,可以认为高羊茅草坪对于提高微生物菌剂的强化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过程中还对不同修复的土壤pH值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农业灌区水循环特征及对土壤水运移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引黄灌区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及灌溉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从灌溉引水、用水、排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切入点,以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了河套灌区在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灌区内的水循环过程为灌溉(降雨)-下渗-潜水蒸发类型,降水的影响较小,以灌溉水的垂向入渗和潜水的蒸发蒸腾消耗为主,地下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HYDRUS模型模拟计算了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时期(作物生长期和秋浇期)葵花根层(0~40cm)土壤水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灌区葵花土壤的水含量在生长期呈下降趋势;在秋浇期呈上升趋势.土壤水渗漏动态与灌溉或降雨关系密切,生育期、秋浇期土壤水渗漏量分别与相应时期的灌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