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开放式增温对粳稻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环境温度升高对粳稻光合生长的影响,对于评估未来气候变暖对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ing,FATI),以沈农9816和港辐粳16为试验材料,设置额定功率2 000 W的增温处理,以环境温度作为对照,从抽穗期开始,测定2个品种水稻剑叶的SPAD值、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增温处理使沈农9816剑叶SPAD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港辐粳16剑叶SPAD值无显著影响;增温处理使沈农9816在抽穗后第0~30天剑叶净光合速率(P_n)显著降低(P0.05),气孔导度(G_s)在抽穗后第0~20天也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在抽穗后第0~40天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港辐粳16仅在抽穗后第20天增温处理剑叶P_n、G_s、C_i和T_r显著小于对照(P0.05)。增温处理使沈农9816在抽穗后第0~30天剑叶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显著升高(P0.05)。港辐粳16在抽穗后第30~40天增温处理剑叶的Φ_(PSⅡ)、q_P均显著升高(P0.05),q_N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沈农9816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对港辐粳16的产量及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大气温度升高条件下,不同耐热性的粳稻品种剑叶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沈农9816是热敏感品种,港辐粳16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2.
本研究以微米零价铁(ZVI)为核心,对ZVI进行硫化改性和海藻酸钠(SA)负载,成功制备一种高效去除Cr(Ⅵ)的功能性材料(SZVI-SA).考察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螯合剂种类、质量分数、S/Fe等参数对Cr(Ⅵ)去除的影响.采用SEM-EDS、TEM、XRD和XP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讨论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选择7%的Fe3+为海藻酸钠螯合剂,S/Fe=3.5、干燥温度70℃作为材料制备的较优条件;SZVI-SA对Cr(Ⅵ)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Cr(Ⅵ)与SZVI-SA结合位点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表征结果表明,SZVI-SA有效成分为FeS,比表面积较大为97.83 m2·g-1,以微孔为主,孔隙较多.SZVI-SA对Cr(Ⅵ)的还原去除率可达92%,同时能有效地去除反应后溶液中的Cr(Ⅲ)和Fe(Ⅲ).SZVI-SA与Cr(Ⅵ)的反应机制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还原活性物质为Fe2+、S2-和S22-;反应后生成的Fe(Ⅲ)和Cr(Ⅲ)最终以Fe(OH)3、Cr(OH)3和Cr2O3的形式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实际工程通过控制有机负荷对不同配比鸡粪和玉米秸秆 (VS比分别为1:0、5:2、1:1)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分析了不同VS比变化对水解酶活性及微生物动态群落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鸡粪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当VS比为1:1时,碳氮比 (C/N)为17,此时甲烷日产量峰值为31.46 L,累计产甲烷量为940.96 L,产甲烷效果最好,为最优配比;对比3组实验秸秆表面结构降解情况,C3 (VS比=1:1)组各水解酶活性均高于C1 (VS比=1:0)和C2 (VS比=5:2)组,且MegasphaeraBacteroides作为纤维素酶主要分泌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纤维素酶活性峰值达到258.94 U·mL-1,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有效降解;秸秆含量增加提高了水解细菌多样性,降低了古菌多样性,Lactobacillus属于Bacteroidetes门,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在C2和C3组丰度较高,能够作为水解产酸阶段的优势菌属;C3组产甲烷古菌丰度变化较为稳定,在实验中期以食氢产甲烷菌为主,优势菌属主要有MethanosphaeraMethanobrevibacter,实验后期以食乙酸产甲烷菌为主,优势菌属主要为MethanosaetaMethanospirillumMethanoregula.  相似文献   
114.
建立了食用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后,经GPC净化,有效地除去了样品中的脂质类物质所带来的基质干扰,净化液进行GC-MS分析,内标法定量.加标水平为1、2、10μg·kg~(-1)时,PAHs的回收率为80.6%—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1.3%—13.4%.16种PAHs的检测限为0.11—1.1μg·kg~(-1),在1.0—5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相似文献   
115.
1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市场呈火爆态势,同时,盗车贼也相应增多,汽车被盗案件逐年上升。因此,安装防盗器已成为最基本的车辆保护措施。但现在汽车防盗器的市场状况如何?面对众多的汽车防盗器又该如何选择?相信这是许多有车族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7.
浒苔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克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浒苔鲜组织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水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半连续添加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浒苔干粉末和水溶性抽提液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证明抑制米氏凯伦藻生长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关键。同时,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明显的克生作用,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18.
孔媛  王瑜  马英楠  王亚飞  杜博 《安全》2015,(7):10-12
对景区公共场所这种复杂的人员疏散而言,必须分析人员分布时间特征,才能有效疏散。本文以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客流监控数据的验证,研究城市典型风景区节假日人员分布时间特征,为设计合理人员疏散模型以及人员疏散的预测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加深对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s)代谢多样性及代谢机理的认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研究了PAOs单一好氧生物除磷能力的诱导过程,以及好氧时间、静置时间对单一好氧生物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s单一好氧环境生物除磷能力的诱导很快完成,SBR反应器运行周期内生物除磷过程分为饱食期与饥饿期,其中,饱食期水溶液中COD降解速度很快,磷酸盐质量浓度略有升高,PAOs体内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质量比增加,聚磷质量比降低;饥饿期水溶液中磷酸盐质量浓度持续下降,聚磷菌体内PHB质量比减小,聚磷质量比增加。聚磷菌在单一好氧环境条件下的除磷能力不能长期保持,只有保证足够的好氧时间及静置时间,才能取得高效的单一好氧环境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司建楠 《中国安防》2015,(Z1):70-73
要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机器人市场“热”的同时要“冷”思考,在鼓励应用的同时,要加大对国产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力度。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860台。其中,国产品牌只占8%。在“机器换人”背景下,民族产业如何发展壮大,在井喷的市场中分羹?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闻鼎传媒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14中国(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