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物种丰富度格局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论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能量假说、地质历史过程假说、中域效应假说和Rapoport法则4种假说。这些假说对物种丰富度格局成因作出了一定解释,但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普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影响格局分布的因素加以归纳总结,对我国未来物种丰富度格局研究进行展望,为制定区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物候期的改变,导致物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增加物种的灭绝速率。分析了利用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技术,指出模型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3.
借助湖泊系统模拟可定量地追踪滇池水质的变化过程,而模型输入水质参数和边界条件对机理模型的结果有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参数或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的敏感性影响,缺乏兼顾模型内部方程参数与外部输入边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其相对大小.以滇池为例,通过对其构建的IWIND水质模型中的90个水体参数、83个底泥参数、6个气象边界条件、51个河流输入边界条件进行联合采样,计算叶绿素a、总氮、总磷、氨氮以及溶解氧5种指标的对数纳什系数(现状为基线),并进行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获得滇池的敏感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通过比较两大类输入数据的全局敏感性,气象边界条件敏感性最大,其次是水体参数、底泥参数,河流输入边界条件敏感性最小.其中气象敏感边界条件是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辐射且风速敏感性最大,水体敏感水质参数主要是藻类代谢及生长过程、碳循环碳矿化过程、氧循环复氧过程与温度相关的参数(KTG2d、TRc;KTMNL;KTR),惰性颗粒态有机物沉降速率(WSrp).底泥敏感参数主要是第二层泥沙浓度(rM2)、底泥中有机碳降解过程中温度相关系数(ThKC1)、惰性颗粒态有机碳转...  相似文献   
94.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相似文献   
95.
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郭智  肖敏  陈留根  郑建初 《生态环境》2010,19(7):1622-1627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江苏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水量可达5705.55m3·hm-2;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田径流流失全N(TN)、全P(TP)和速效K(AK)的总量分别为11.29、0.19和13.22kg·hm^-2,流失率分别为3.8%、0.21%和9.8%;径流水中全N和速效K质量浓度随距施肥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较常规施肥处理而言,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径流水中TN、TP和AK质量浓度,而且能够减少稻季养分径流流失总量,分别减少13.48%、17.55%,25.00%、31.25%和22.69%、53.48%,并降低养分流失率,分别达13.16%、-2.63%,23.81%、14.29%和22.45%、41.84%。  相似文献   
96.
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biosafety clearing-house,BCH)是根据<卡他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0条的要求建立的,旨在促进改性活生物体(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LMOs)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法律等方面信息和经验交流的一种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信息交换方式,对于各缔约方的履约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分析BCH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BCH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网络结构、主页结构和数据库结构,介绍了中国BCH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并对生物安全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基于MaxEnt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采样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北半球的分布数据,以温度和降水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以MaxEnt模型作为物种适生性预测模型,预测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目前的实际分布远未达其最大潜在分布范围,仍有可能继续扩散。加拿大一枝黄花主要适生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重庆、贵州、四川省东部、广东和广西2省北部、云南省东北部、山西和陕西2省南部地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98.
茂兰喀斯特地区原始林凋落物量动态与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茂兰喀斯特地区原始林凋落物进行观测,分析了凋落物总量、组分(叶、枝、繁殖器官和其他)凋落量和各组分不同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及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凋落物月动态变化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具有的双峰模式,凋落高峰出现在9至次年1月和4月;年凋落物量为6.9 t·hm-2,其中叶、枝、繁殖器官和其他组分的年凋落物量分别占年凋落物总量的71.0%、15.9%、1.5%和11.6%;凋落物各养分含量以C、Ca和N为主,无明显的月动态规律,养分年归还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Ca、N、Mg、K和P,此与一般非喀斯特地区森林(由大到小依次为C、N、Ca、K、Mg和P)不同;凋落物各组分养分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凋落枝N、Mg、P和K含量较低,其他组分C、N、P和Mg含量较高,繁殖器官C、N和Ca含量较低;凋落物中Ca和Mg含量以及Ca和Mg年归还量远高于一般非喀斯特地区森林;K含量及K年归还量低于非喀斯特地区,说明该地区K的缺乏可能制约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0.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