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以苦草为对照组,构建环棱螺螺 草生态系统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比较不同密度螺 草结构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螺草互作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螺 草组合对养殖尾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以中密度组(螺密度50 ind/m3)的去除效果最优,25 d对Chl a、CODMn、TN、TP、NH4+ N、NO3- 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44.2%、86.9%、58.2%、82.3%和91%,其中以17~25 d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水质由原来的Ⅳ类、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环棱螺 苦草互作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苦草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其互利关系不明显;环棱螺 苦草组合对CODMn和TN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于实验中以黄土为底泥,其中的异养微生物较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52.
目前桥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并不成熟,在分析了桥梁安全综合评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桥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探讨了应用模糊重心决策法进行桥梁安全综合评价的实现过程,为桥梁安全管理人员和安监部门理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通过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光和日光分别对污染土壤中氰化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下,污染土壤中总氰化物(Total cyanide)、易释放氰化物(WAD cyanide)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紫外光光照24 h或日光光照5 d后,总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4.76%、33.87%,易释放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89%、13.52%。  相似文献   
54.
湿地向来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红树林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基于自然条件的综合因素影响,珠海市滩涂发育旺盛,自唐家湾镇至香洲区、湾仔镇至三灶岛以及高栏列岛一带均有大片红树林生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填海造地导致红树林面积极度萎缩。为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我们开展了对广州市淇澳岛红树林生态多样性的调查,并从中探寻出有关红树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5.
重大工业危险源(罐区)监控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建立了管理软件和硬件监控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控预警系统,在安全管理的基 础上,把罐区诸多的危险参数给予实时监测、报警和控制。本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控制与安全监控 相结合,安全监测报警与事故预案相结合,既满足了生产控制又实现了动态的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 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6.
城市轨道交通浮置式减振措施的减振降噪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轨道交通地下隧道振动传播特征出发,说明了地下振动的传播规律,并给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地下振动影响范围的经验公式;结合地下振动激发频率特征的分析,对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的合理评价量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Z计权减振效果评价量将获得与实际应用效果一致的降噪效果。结合两种浮置式减振措施减振降噪效果的实测,指出浮置板道床的减振效果应采用安装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前后桥面的Z振级差来评价,而不宜采用轨面与桥梁直接的振级落差来评价。对橡胶减振垫以及钢弹簧浮置板的实测减振降噪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7.
以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38个典型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运用了基于理化指标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方法和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生物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评价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营养状态.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浮游植物7门50属89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2.3×10~5~3.7×10~7 cells·L~(-1),生物量介于0.05~15.02 mg·L~(-1),绿藻门与隐藻门(Cryptophyta)在细胞丰度上占优势,隐藻门在生物量上占优势;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guadricauda)为主要优势种;生物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显示湖泊湖荡总体为轻度富营养,与TLI评价方法的结果有较好一致性,表明两类评价方法在里下河腹部地区具有较强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开路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仪、紫外差分光谱仪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等4种常见光学遥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技术的特长和限制。结合国内外多种遥测技术的实际应用,简述了当前遥测技术与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研究关键物种专项监测技术、制定光学遥测VOCs技术标准或指南、开展典型污染源大尺度模拟释放试验和研发应用可行性高的成套光学遥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正> 地震地质研究已经证明,用大面积精密水准资料分析,研究现代构造活动是可信的,其研究程度取决于施测周期,资料精度以及处理方法。如果研究区构造背景比较清楚,就可以用地壳形变资料研究现代活动以至地震活动的特征。晋冀蒙交界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一直为地震部门重点研究和监测,认为是具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了阳西县饮用水源地陂底水库的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描述了水库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