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142.
针对畜禽饲料添加蓝矾或称胆矾(CuSO4·5H2O)、皓矾(ZnSO4·7H2O)等重金属化合物,引起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风险,本研究通过构建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腐殖酸为钝化剂的发酵系统,考察添加腐殖酸对猪粪/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量、重金属(Cu、Zn)形态变化及沼渣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腐殖酸对猪粪/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添加腐殖酸样本组(编号:F1、 F2、 F3)较未添加组(编号:CK)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了19.81%、 28.44%、50.25%;通过BCR提取法分析沼渣中的Cu、Zn形态动态变化,显示添加腐殖酸有利于Cu、Zn的有效态向稳定态转化,F3中Cu、Zn有效态转化为稳定态的效果最佳;显著性分析表明F3中Cu、Zn的钝化效果最佳,Cu、Zn的钝化效果分别为58.72%、17.95%,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腐殖酸对Cu的钝化效果整体优于Zn;FTIR结果显示,厌氧发酵后各处理组沼渣中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有机物分解、减少,芳香族化合物等腐殖质...  相似文献   
143.
实验室叶绿素a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是海洋和湖泊的一级食物链,是原生产力的指标,而浮游植物是由水体中的一种色素通过太阳光光合作用引起生化反应的结果,这种在海洋和湖泊中的色素称为叶绿素a,所以,海洋学家和湖沼学家通常以叶绿素a的浓度来评价原生产力。所以,弄清沿海及湖泊的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于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科学家采用各种手段调查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如早期的船走样采水样实验室测定,发展到船走航式测试,目前,已发展到应用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测量等。但诸类测量中都离不开实验室一定量水样的叶绿素a浓度来作为标定其它类型资料,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我们对杭州西湖水和东海沿岸31个站位水样中的叶绿素a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测量的一致性、精度等都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固城湖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时空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采用GC-μECD定性定量分析了固城湖及其出入湖河道12个监测点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鱼类体内19种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固城湖表层水、沉积物和鱼类中(以干重计)有机氯农药总量范围分别是26.74~48.12 ng·L~(-1)、 9.01~35.34 ng·g~(-1)和13.39~124.29 ng·g~(-1).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表现为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出入湖河道高于养殖塘和湖区;沉积物中季节性污染特征不明显.从组成特征上看,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均呈现以HCHs和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其中,夏冬两季各监测点表层水和沉积物中HCHs以α-HCH为主,占HCHs总含量的21%~42%;表层水中DDTs以p,p′-DDD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30%~76%,沉积物中以p,p′-DDT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68%~93%.分析固城湖环境中OCPs来源,根据异构体比值,可以推断环境中HCHs和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新的农药输入,且主要发生厌氧分解.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固城湖水体中OCPs的健康风险不大,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固城湖各监测点所采生物样均在可接受的潜在致癌风险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5.
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理解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4月使用微孔撞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了上海市不同季节18μm以下11个不同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样品44套,采用双通道离子色谱对颗粒物中Cl-、NO-3、SO2-4、Na+、NH+4、K+、Ca2+、Mg2+等无机离子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主要离子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8μm的细颗粒中离子总浓度平均值在春、夏、秋、冬季采样期间分别为13.46、4.97、6.72和16.54μg·m-3,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1.8μm的粗颗粒中离子总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5、3.78、5.90和4.14μg·m-3,季节变化不明显.上海大气颗粒物中SO2-4和NH+4呈单峰型粒径分布,峰值粒径由夏季的0.32~0.56μm逐渐转变为冬季的0.56~1.0μm,说明夏季时SO2-4的形成方式以气相/非均相反应为主,而冬季时以云过程为主;冬、春季时NO-3以细颗粒态为主,而夏、秋季时在3.2~5.6μm的粗颗粒出现峰值,夏、秋季较高的大气温度使得硝酸铵的气-粒平衡更偏向于气态,细颗粒态硝酸铵的浓度较低,硝酸气体与碳酸盐或海盐反应生成的粗颗粒态硝酸盐的比例因而大幅增加; K+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峰值粒径为0.32~0.56μm,夏、秋季时3.2~5.6μm的粗颗粒中有较高浓度; Cl-以粗颗粒态为主,而冬、春季时在0.32~0.56μm和0.56~1.0μm的颗粒物中出现峰值,燃煤等人为过程为其主要来源.阴、阳离子平衡分析表明,除夏季外,上海的大气颗粒物呈现微弱的酸性,但0.056~0.32μm细颗粒中阴离子有明显的缺失,未定量的有机酸及浓度过低时离子色谱响应的非线性可能是导致0.056~0.32μm细颗粒中离子平衡发生显著改变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大气颗粒物来源及形成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解生物质燃烧对上海夏季PM_(2.5)的贡献及评估大气光化学氧化对左旋葡聚糖浓度的影响,在上海的4个不同站点同步采集了PM_(2.5)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离子色谱仪分析了典型生物质燃烧示踪物脱水糖和水溶性钾离子的浓度,采用示踪物产率法估算了生物质燃烧对PM_(2.5)质量及其中有机物的贡献,分析了左旋葡聚糖浓度与大气臭氧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夏季PM_(2.5)中左旋葡聚糖的浓度在不同站点间差别较小,平均浓度为44.2 ng·m~(-3);水溶性钾离子浓度与左旋葡聚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8),平均浓度为0.45μg·m~(-3),85%以上的钾离子为非海盐、非矿物质来源,即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基于左旋葡聚糖和钾离子的示踪物产率法估算的生物质燃烧对夏季上海PM_(2.5)中有机碳的贡献有显著差别,分别为6.0%和19.2%,左旋葡聚糖的光化学降解是导致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左旋葡聚糖与生物质燃烧源钾离子的浓度比(LG/K■)与大气臭氧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大部分的左旋葡聚糖会随着大气氧化性的增强而被降解.  相似文献   
147.
徐州市城区土壤pH值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徐州市城区表层土壤(010 cm)pH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变幅为6.4710 cm)pH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变幅为6.478.48,不同区域差异较大。数据组服从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为21%,变程9 500 m。由市中心向外,土壤pH呈低-高-低变化。自然因素对土壤酸碱度起主导作用,但人为因素的影响已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8.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采集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性COD、NH4-N、Pb、Zn和溶解态Pb、Z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计算径流年污染负荷,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采样次数对污染负荷估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49.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运行所带来的振动影响越来越严重,而已有的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实测研究,大多集中在列车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已无法解决现行问题.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的现场测试进行评述,总结了目前该实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今后的研究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地面振动和地基...  相似文献   
150.
贵阳大坝地区岩溶地下水氟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引起大坝地区岩溶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污染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