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湿式催化氧化有机废水铜锰铁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对于高浓度、剧毒或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湿式催化氧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早为工业发达国家所重视。它可以将有机物完全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也可以将有毒或难降解物部分氧化到低毒或易降解物。催化剂是实施湿式催化氧化工艺的核心,要求催化剂的活性高、稳定性好并在水热条件下有一定抗酸溶蚀的能力。大量专利报道,湿式氧化催化剂主要用过渡金属复合氧  相似文献   
92.
污水处理厂是向水环境中传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热点。与城镇污水相比,工业园区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更有利于ARGs的增殖和扩散。为探究不同类型废水环境的ARGs组成特征和潜在的传播风险,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别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W1-SD)、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系统(W1-SI)和2个城镇综合污水处理系统(W2-LH1和W2-LH2)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杆菌肽类抗性基因是废水环境中的主要耐药类型,Ⅰ型整合子、转座酶基因等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对sul1、aadA和ereA等基因亚型的增殖扩散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序列分型发现质粒型ARGs的相对丰度更高,尤其是在进水样品中,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抗性基因是主要的质粒型ARGs;污水处理过程削减了ARGs多样性,且经过二次沉淀工艺,ARGs丰度均明显降低,但在W1-SI和W2-LH2中,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又使ARGs丰度升高;与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相比,W1-SI的ARGs组成更为稳定,最终排水中富集了较高丰度的质粒型ARGs,同时识别...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去除技术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制备了4种具有良好水热稳定性的锆基金属骨架有机材料(UiO-66,UiO-66-NH_2,UiO-66-Cl和UiO-66-NO_2),通过比较4种材料对水中痕量磺胺氯哒嗪(SCP)的吸附性能,从中筛选出最佳吸附剂,进而探究了温度、pH、共存阴离子、腐殖酸和可再生性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基团的引入提升了金属骨架有机材料对SCP的吸附性能,其中氨基的引入效果最为显著(去除率从11.62%提升至71.12%),这主要是由于氢键的作用;UiO-66-NH_2对SCP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温度的升高抑制了吸附的进行,pH=6时吸附效果最好;Cl-和SO_4~(2-)对UiO-66-NH_2吸附性能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腐殖酸影响较小;CO_3~(2-)的水解导致路易斯酸碱反应,从而极大地干扰了SCP的吸附过程;UiO-66-NH_2经过四次循环使用后,SCP去除率下降不到10%.本研究为采用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去除水中污染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95.
针对滇池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大清河,采用附加回流生物接触氧化工艺(IBCOP)开展河道水体的旁路处理示范工程研究。IBCOP示范工程的设计规模为1 000 m3/d,HRT为4.75 h,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冬旱季期间,根据气候和进水水质条件调节回流比,示范工程运行了3种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对COD和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46.8%和48.8%,高回流比有利于去除NH+4-N;受到低温、低碳源、高进水DO和生物膜生长不佳等因素影响,示范工程对TN去除效果较低,平均去除率为10.2%,调节回流比不能显著改善碳源不足的情况;水绵的吸收和底泥的沉积是示范工程除磷的主要机理,TP平均去除率为17.9%,低TP浓度进水、生物膜的脱落以及高回流比不利于除磷。  相似文献   
96.
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处理某制药废水的MBR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评价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其总DNA提取效率的影响。DNA提取分细胞裂解和DNA纯化2步,对细胞裂解比较了珠磨匀浆法、反复冻融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裂解法等7种方法;对DNA纯化比较了酚/氯仿纯化法和胶回收纯化法。结果表明,SDS裂解法、酚氯仿纯化法最优。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SDS裂解酚/氯仿纯化法在污泥量1.1 g,10 000 r/min离心5 min的操作条件下,获得的DNA产量(10 774 μg/g泥重)和纯度(OD260∶OD280=1.84)等综合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97.
安徽省近49年短历时强降水事件趋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小时时间尺度的雨强特征及变化分析研究,基于安徽省1961~2009年16个台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针对超过98%分位点的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分析其短历时强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强度、占总降水的比重及日分布的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安徽省短历时强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且自东向西增加趋势逐渐显著。由M K突变检验法分析可知,2001年后有明显的向上突变整体增多,2005年后突变显著。主要是短历时强降水次数的增多导致短历时强降水量增多。近49 a来安徽省总降水量增加的78%来源于短历时强降水,且在总降水时间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短历时强降水时间增加,对总降水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在日分布方面,短历时强降水的日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构,频发时间段分别位于午后到傍晚、后半夜到早晨。但出现在上午的短历时强降水量及次数的增长趋势要明显超过午后到傍晚,因此可推测未来峰值和谷值的差异将减小,双峰的特征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8.
将500kV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与新兴的5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场环境进行了监管标准、监测技术及场强分布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比,归纳了减弱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措施,并提出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源头控制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异龙湖开展了20个点位、8个季节的水体水质、浮游植物碳氮同位素信号等内容的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δ13C信号分布范围为-28.98‰~-22.32‰,呈现了丰水年份(-26.89‰±1.34‰)低于枯水年份(-25.30‰±0.97‰)、9月高于其他月份等变化模式,同时出现了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浮游植物δ15N信号分布范围为-0.28‰~10.25‰,且丰水年份(6.28‰±1.07‰)高于枯水年份(2.78‰±1.55‰),施肥季节(6、12月)低于其他季节,以及在雨季(9月)和旱季初期(12月)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异龙湖水量的上升,具有较低δ13C信号的流域无机碳输入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可能改变了浮游植物利用的无机碳源及其生长速率,从而造成了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显著下降,反映了调水补水措施等人类活动影响下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快速响应.同时,浮游植物较低...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关于身管寿命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差距,论述了身管寿命的定义与评定标准。基于一般身管寿命预测方法,从发射装药、身管材料、身管发射负载、身管内膛表面强化等方面,分析了身管寿命的影响因素,确定了热作用、化学作用、机械作用、膛压作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包括身管内膛镀铬技术在内的身管寿命提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初步技术措施,并详细论述了身管内膛镀铬技术方案与技术途径,提出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身管寿命提升技术发展目标,指出了身管寿命提升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为今后身管寿命提升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