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是21世纪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类新污染物,由PPCPs造成的生态健康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PPCPs的日常使用导致其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和污泥中频繁检出且浓度较高,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 通过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和臭氧氧化强化PPCPs去除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去除生活废水中的PPCPs是未来几年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综述典型PPCPs在污水处理厂的赋存状况、去除特性及其污泥吸附特性,探讨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在微生物、紫外光和臭氧作用下的降解转化行为,并基于当期研究不足,展望了污水中PPCPs去除及降解转化的研究方向:①实际生化处理对 PPCPs的去除特性调查研究;②生化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微生物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③实际污水体系中紫外光/臭氧对典型PPCPs的降解转化机制研究;④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及臭氧氧化等去除污水中PPCPs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污水处理过程中典型PPCPs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三峡库区万州段不同类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贮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成库以来,消落带土壤磷流失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带万州段长江干流及回水区苎溪河和密溪沟土壤磷形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力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州段消落带土壤pH值、有效磷(A P)含量分布特征为长江干流>苎溪河>密溪沟,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布特征为苎溪河>长江干流>密溪沟,有机质(SOM)含量分布特征为密溪沟>苎溪河>长江干流,总氮(TN)含量分布特征为苎溪河>密溪沟>长江干流,总磷(TP)分布特征为密溪沟>长江干流>苎溪河。土壤水溶态磷(H2O P)、盐酸提取态磷(HCl P)、氢氧化钠提取态磷(NaOH P)、碳酸氢钠提取态磷(NaHCO3 P)、残渣态磷(Residual P)分布特征为:Residual P(65514 mg/kg)> H2O P(5177 mg/kg)>HCl P(3999 mg/kg)> NaOH P(2588 mg/kg)> NaHCO3 P(2224 mg/kg),以Residual P和H2O P为主,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H2O P将继续向水体迁移。人类农业及旅游开发活动或将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保肥性能,土壤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 Po)和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 Po)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长江干流>苎溪河>密溪沟。消落带土壤磷各形态中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 P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3 Pi)、NaHCO3 Po、H2O P均与有A P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来源具有同源性。密溪沟氮磷污染不同源,密溪沟有农村居民且开发旅游,人类生活废水是磷素的主要来源,而氮素主要来源于农业施肥的流失。  相似文献   
23.
营造热带吹填陆域的宜居生态环境,构建植被生态系统必不可少,其中,研究植被分泌小分子有机酸对岛礁母质珊瑚砂的风化作用对于岛礁生态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不同浓度草酸对珊瑚砂的溶蚀动力学,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珊瑚砂溶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草酸对珊瑚砂的溶蚀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草酸溶液中,反应初始阶段珊瑚砂中Ca~(2+)、Mg~(2+)迅速溶出,随后大量Ca~(2+)被草酸固定生成草酸钙沉淀。随着草酸浓度的增加,溶液中Ca~(2+)浓度逐渐降低,Mg~(2+)浓度逐渐升高,c(Ca~(2+))最大值为0.65 mmol·L~(-1),c(Mg~(2+))最大值为2.87 mmol·L~(-1)。通过Mg~(2+)溶出动力学拟合发现其溶出动力学符合Stumm模型,主要受扩散过程的影响。此外,高浓度草酸会抑制珊瑚砂中Ca~(2+)的溶解流失。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草酸与珊瑚砂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相互胶连附着在珊瑚砂表面,且溶蚀过程中优先溶蚀珊瑚砂组分中镁方解石,其次是文石和方解石。  相似文献   
24.
氯代烃是工业场地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高效去除氯代烃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Fe-ZSM-5)为催化剂,研究Fe-ZSM-5催化降解三氯乙烷(TCE)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e-ZSM-5体系中,加入0.8 g·L-1 Fe-ZSM-5、10 mmol·L-1 H2O2、0.9 mmo...  相似文献   
25.
潘杰  刘健芝  田松 《绿叶》2015,(4):36-44
引言:有一则新闻:"全民补碘15年:碘盐致病疑云"。199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为实现这个目标,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通过并施行,全民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以法律形式就此固定。但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的数据显示,已有"5省区碘过量,官方承认威胁健康"。营养学以健康之名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饮食方式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让我们困惑的是:如今人们的营养意识越来越强了,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营养学与健康知识的困惑潘杰:从碘盐的例子看,现代营养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6.
研究证明,臭氧(O_3)或O_3与NO_2的结合物,在美国由大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中负90%的责任。利用现有数据,并假设美国所有地区都刚刚达到现在的O_3标准(一小时内0.12ppm),估计直接的作物损失介于10~20亿美元(作物收获量的2~4%)。已设立了国家农作物损失评价工作网(NCLAN),以便更精确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微藻处理油田污水过程中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因素,将小球藻固化后在压裂返排液中培养,利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考察返排液稀释倍数、β-甘露聚糖酶、活性炭投加量对藻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素与藻密度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显著性、拟合性良好,其中返排液稀释倍数对藻密度影响较大.3种因素对藻密度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其中β-甘露聚糖酶投加量与活性炭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较弱,返排液稀释倍数与β-甘露聚糖酶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明显,返排液稀释倍数和活性炭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最为显著.进一步优化小球藻处理压裂返排液条件为:返排液稀释倍数、活性炭投加量分别取3.2倍、50 mg/L,此时固化藻密度可达2.09 g/L,返排液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47.32%.  相似文献   
28.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2,4─二羟基)苯基甲烷(DADHM).在Mn(Ⅱ)和吐温─20存在下.Cr(Ⅵ)与DADHM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λmax为460nm,ε=1.1×105L·mol-1·cm-1,Cr(Ⅵ1)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用于水和废水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位于亚州南部的马来西亚,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森林占全国面积的65%,耕地330万公顷。橡胶园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而种植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4%,粮食自给不足,天然橡胶、棕榈油及锡砂为马来西亚的主要产物,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马来西亚自1971年开始推行所谓”新经济政策”。经过十二年  相似文献   
30.
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面临着饮用水日益短缺的问题。联合国宣布,八十年代为国际饮用水供应及卫生的十年。一组苏联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基本研究,收集并综合了全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至2000年的水消耗的数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已将《世界的水平衡及全球的水资源》这一世界水利文献中独一无二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