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一、前言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和独山子炼油厂,在石油精炼过程中排出的两种废品,一种是酸渣,另一种是石油发酵乳化液。酸渣是润滑油、发酵油和焦化柴油等馏份用98%硫酸洗涤时所得的产物。它的主要成份除了大量游离硫酸外,有机成份主要是稠环短侧链、芳烃、胶质沥青等的磺化产物,是黑色胶状物质。这种东西每年都有数百吨排出,十多年来一直未得到  相似文献   
12.
水的化学沉淀软化法,就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品,促使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变成难溶化合物沉淀出来,达到使水软化的目的。 石灰沉淀软化 石灰沉淀软化,就是向水中投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与水中二氧化碳、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而将这些杂质除去。这种方法还具有除去水中铁和硅的作用。水中的氢氧化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硅化合物而将硅进一步除去。经石灰处理后,水中的残留硅含量,通常可降低到原水的30—50%,但硅酸根含量一般不小于3—5毫克/升。 至于水中的非碳酸盐硬度,用石灰处理的方法不能除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可控、污染物去除率高以及修复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工程示范与效果评估仍有待研究. 针对我国北方某退役焦化厂污染土壤,开展了2 000 m3的堆式燃气热脱附工程试验,系统分析热脱附过程中土壤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修复效果以及能源消耗等情况,并提出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应用条件和优化方法. 结果表明:当加热运行至35 d时,堆体测温点平均温度达175 ℃,抽检的12组土壤样品中污染物浓度均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修复达标率为100%;运行至39 d时,收集水量共计310.4 m3,土壤体积含水率从25.8%降至10.3%左右;同时,该试验采用的烟气余热再利用技术将排烟温度降至300 ℃以下,使修复能耗降低约11.5%,即每修复1 m3污染土壤消耗约49.5 Nm3天然气和16 kW?h电量;此外,采用COMSOL软件模拟堆体的温度和湿度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7.36%和7.49%,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研究显示,热脱附修复过程中堆体的底层平均温度处于较低水平,需提高底层加热管温度,或铺设岩棉板进行隔热保温措施,以提高堆体底层土壤的修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陈金兴  陈荔英 《福建环境》1998,15(1):16-17,30
通过对福建省机械厂生产的WZ25-20型液压挖掘装载机噪声源进行识别及降噪途径分析,利用精密声级计和动态分析仪等仪器进行噪声测试和信号分析,找到了该机器的主噪声源,提出了降低该机器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掺甲醇汽油对国III汽油机排放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台整车试验满足国III排放法规要求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采用甲醇掺入汽油的混合燃料(甲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5%和50%)进行台架试验,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在线检测了常规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前后的常规和非常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掺醇燃料对NOx排放基本没有影响,但CO和HC随掺醇比增加而普遍降低,非常规排放中乙醛排放有所降低,甲醇和甲醛则随掺醇比的增加有较大幅度升高,热怠速时经催化后掺醇燃料对各种排放均无影响,可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其它工况下,随掺醇比增加,CO和HC减少,NOx在高掺醇比下低速低负荷和高速高负荷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非常规排放甲醛和甲醇排放随掺醇比增大而急剧增加,乙醛排放则随之减少.经三效催化转化器作用,无论常规排放NOx、CO和HC,还是非常规排放甲醛、甲醇和乙醛基本上能够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对白洋淀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溴联苯醚(PBDEs)三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白洋淀水体中PAHs、OCPs和PBDEs浓度范围分别是71.32~228.27、2.62~6.13和0~6.5 ng·L-1;沉积物中PAHs、OCPs和PBDEs含量范围分别是163.20~861.43ng·g-1、2.25~6.07ng·g-1和230.96~1224.13pg·g-1。与历史数据相比,白洋淀沉积物PAHs和OCPs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与国内外湖泊相比,白洋淀沉积物中PBD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2)水体和沉积物PAHs污染来自于油类排放和木材、煤炭燃烧的共同作用;白洋淀水体和沉积物中OCPs组成均以HCHs为主(93.76%,63.10%),水体中HCHs主要来源于工业HCHs的降解,部分地区来源于大气的远距离传输和林丹的使用,DDTs则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沉积物中HCHs主要来源于新的林丹的使用,也有少量工业HCHs的输入,DDTs则以历史残留为主,可能部分地区存在新的DDTs输入;白洋淀水体中PBDEs组成以BD1E-2为主(65.80%),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远距离传输和高溴代联苯醚的降解,沉积物中PBDEs组成以BDE-209为主(63.82%),主要来源为商用的十溴联苯醚。(3)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尚无明显生态风险,但部分采样点存在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验室建设全力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焦文豹,郭凤伟一、基本情况环境工程实验室创建于1976年,现有建筑面积近2000m2,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557(台)件,价值近200万元。其中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18.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 ,评述了将清洁生产引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促进清洁生产在工业企业的推行 ,提出并探讨了如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和应用清洁生产方法 ,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水生植物分布对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6月在滇池分别采集有植物区域和无植物区域的沉积物柱状样,检测间隙水及上覆水中DTN(溶解性总氮)、NH4+-N、NO3--N和DON(溶解性有机氮)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垂向变化特征以及水生植物对间隙水中各形态氮的释放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①水生植物改变了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规律,并且这种改变随湖区不同而表现不尽一致;②水生植物显著降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DON的贡献率,有植物分布区域ρ(DON)对ρ(DTN)的平均贡献率为41.05%,无植物区域可达58.48%;③水生植物显著抑制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释放,促进了DON的转化,同一采样点有植物区域NH4+-N和NO3--N的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分别比无植物区域平均降低了87.52%和91.99%;④水生植物生长显著削减了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质量浓度,其中ρ(DON)的削减率达到了53.27%~80.42%. 研究显示,水生植物根系作为微生物和多种活性酶的主要载体,为沉积物有机氮的矿化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给进一步实施滇池入湖污染控制及小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依据,以滇池环湖28条河流入湖水量及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的质量浓度逐月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滇池河流不同形态氮的入湖浓度(ρ)和入湖负荷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不同形态氮的入湖负荷贡献. 结果表明:①滇池河流入湖ρ(TN)在2.91~94.01 mg/L之间,以ρ(DIN)(DIN为溶解性无机氮)最高,而ρ(DON)(DON为溶解性有机氮)和ρ(PN)(PN为颗粒态氮)均较低. ②滇池河流氮入湖负荷总量为6 908.47 t/a,绝大多数河流以DIN负荷为主,平均贡献为67.15%;DON和PN入湖负荷贡献相近,平均分别为17.86%和14.99%. ③不同形态氮入湖负荷贡献的季节性差异明显,DIN入湖负荷较高值出现在春夏季(3—9月),平均贡献达74.01%;DON入湖负荷较高值则出现在秋冬季(9月—翌年1月),平均贡献达33.42%;PN入湖负荷贡献月份变化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2月,贡献为40.19%. ④滇池河流氮入湖负荷不仅要考虑DIN的贡献,也应重视DON和PN负荷,控制滇池河流氮入湖负荷需要考虑不同河流不同形态氮负荷组成及其季节性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