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为探究微塑料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 ariakensis)免疫及抗菌力的影响,本研究将不同浓度(0.05 mg/L、0.5 mg/L、5 mg/L)的聚苯乙烯微塑料—菌悬液注入牡蛎壳腔内,研究牡蛎在胁迫24 h和72 h后鳃组织中6种免疫指标的活力,同时记录死亡率。结果显示,微塑料胁迫24 h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随暴露浓度升高被显著抑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仅在0.5 mg/L处理下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微塑料胁迫72 h后,CAT、AKP、A-chE和SOD的活力变化趋势与24 h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显著减弱,牡蛎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牡蛎的抗菌能力和免疫能力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 FOCMEC 和 CAP 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 M5.0 地震、天宁 M4.2 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 M5.0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 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 M4.2 地震 FOCMEC 方法与 CAP 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研究发现 CAP 方法对台站分布要求不高,但需要地震震级较大,波形信噪比高,震相拟合度较好;FOCMEC 方法对地震震级要求不高,但需要震中位置被台站包围较好,且震中附近台站密度较高,P 波初动清晰。  相似文献   
13.
火电厂节水降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电厂是耗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及环保法律的日趋严格,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对国内用水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造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和除灰渣系统、建立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完善水务管理等节水措施,为火电厂的节水降耗和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三峡库区4个行政建制镇进行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调查,以COD、TN、TP、Cu、Zn等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库区农村环境进行污染特性分析并且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化肥流失、农药流失、水土流失等污染源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OD、TN、TP、Cu、Zn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2.15 mg/L、6.37 mg/L、1.49 mg/L、47.73 g/kg、85.24 g/kg,库区主要污染物依次为TN、TP、COD、Cu、Zn等,主要污染源依次是畜禽养殖、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流失、水土流失、水产养殖等。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库区环境污染的季节、收入水平、地域、畜禽养殖规模、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OD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N主要影响因子是季节、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P主要影响因子是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畜禽养殖规模和地域,Cu、Zn主要影响因子均是畜禽养殖规模。该研究可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城乡统筹下的城乡规划及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江鱼类镉含量分布特征及生物积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镉污染事件能引起江河水体恶化,破坏水生态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为证实突发镉污染事件引起生态环境风险,以不同类型鱼类以及鱼类不同组织器官为研究对象,分别前后6次对龙江进行采样调查,并对各鱼类根据水层和食性进行分类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前3次调查鱼类肌肉镉含量显著高于后3次调查鱼类肌肉镉含量;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不同组织器官镉的含量大小均可排序为:肾肝肠鳃卵鳞≈肌肉,且3种类型肾的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任何组织器官(P0.05);鱼类同一组织器官镉的含量根据不同水层鱼类依次为:底层鱼类中下层鱼类中上层鱼类.不同食性鱼类肌肉中镉平均富集系数BAF从大到小依次为杂食性,肉食性和草食性,分别为8.32、6.33和5.15;不同生活水层鱼类肌肉中镉平均富集系数大小排序为:底层鱼类(8.18)中下层鱼类(7.70)中上层鱼类(4.99).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尾闾区)易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属于敏感区且是蓝藻水华易暴发区域.为探究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及相关驱动机制,于2019年至2020年1月(枯水期)、4月(涨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退水期)对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7个采样点位和鄱阳湖河流中段6个采样点位以及主湖区1个采样点位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共有7门64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相对丰度以硅藻和蓝藻为主.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东部总体上高于西部,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高于河流中段.湖区和河湖交汇区蓝藻门优势度较大,河流中段硅藻门优势度较大.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3--P)、水深(WD)、水温(WT)和透明度(SD)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鄱阳湖西部典型河湖交汇区受水化因子(TN、TP和PO43--P)作用更明显,东部典型河湖交汇区水文因子(WT、WD和SD)影响更为显著.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影响因子具有季节性,冬季受水化因子影响较大,夏季受水文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水疗法简介凡是利用水的物理性质,以各种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目的的方法,均称为水疗法。水不仅是我们维持生命的要素,也是我们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8.
硒、砷及重金属在苏州地区水稻中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在苏州地区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稻田土和水稻,分析As、Cd、Cr、Cu、Zn、Pb、Ni、Sb、Se和V等元素在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实中的积累分布特征,并评估当地人群食用该稻米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土壤和稻米综合质量指数IICQ均值为4.57,属于中度亚污染。大多数元素集中分布在根系中,籽实中较少。籽实对元素富集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SeCuNiAsVCrSbPb。虽然不同人群通过食用稻米籽粒摄入每种元素的目标危险系数THQ均1,但综合危险指数THI均1,表明人群通过食用当地糙米将会遭受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和敏感性。因此,研究高原环境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代谢途径和功能基因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对于稳定高效运维高海拔污水处理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高原城市林芝所用的A2O工艺的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该工艺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并通过微生物群落组成、微生物代谢途径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等多种途径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高原条件温度变化导致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而影响污染物处理效果,且高原条件微生物代谢途径与主要基因同亚高原地区有着显著区别,证实了温度和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后续高原条件下A2O工艺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被动采样观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UF被动采样装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及氯丹(Chlordane),其中DDTs约占总OCPs的54.5%;香港大气中农药残留主要是氯丹和DDTs,氯丹约占总含量的51.3%.珠三角地区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空间分布差异明显(580-5500pg·m-3),香港平均浓度远远低于广东省.另外,广东省仍有工业DDT在使用,造成广东省大气中有"新"的工业DDT输入;而三氯杀螨醇是香港大气中DDT高含量的重要来源;广东省和香港HCH主要源于林丹使用的残留,香港的Eastern及Tsuen Wan源于工业六六六使用的残留;珠江三角洲所有采样点的HCB含量较低,大气中HCB少量残留可能是HCB作为药物中间体的化学合成及HCB在大气中长距离传输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