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介绍了城市固体废物决策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固体废物决策管理系统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而分析了此研究将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含腈污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安庆丙烯腈──腈纶联合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路线及运行现状。含腈(氰)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在生化处理过程中首先被转化为氨氮,然后进一步硝化。但在特定的水质条件下氨氮难以硝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基于阿什河2008—2010年水质监测和流量监测结果,利用改进的埃特金和相关性拟合插值法,补全监测条件限制造成的缺失数据,再利用基流分割法,估算阿什河面源氮和磷污染输出量,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显示:阿什河进入松花江的污染负荷峰值一般出现在3—5月或者7—9月,主要由春汛或夏汛造成,峰值出现时污染来源以面源污染为主。2008—2010年阿什河面源污染输出量表现出TP减少,TN和NH_4~+-N增加的趋势。阿什河年均输出量TN约为5 436.6 t,NH_4~+-N约为3 057.8 t,TP约为554.8 t,其中,点源污染为2 775.8、1 440.7、250.8 t,面源污染为2 660.7、1 630.7、304.1 t,面源污染占总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24.
简略介绍我国小城市的固体废物区域管理系统,指出在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实行区域管理的重要意义,系统论证了我国小城市固体废物区域管理中垃圾排放量,垃圾产生量的预测等若干重要量指标正确应用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5.
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部分地表水总氮、总磷的浓度现状和相关标准,重点讨论了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6.
以安徽省化肥、地膜和农药投入密度为农业污染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农业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化肥投入将逐渐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减轻;而农药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EKC倒U型左半段,未达转折点,即随着经济发展,农药投入在短时间内仍会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仍会继续;经济发展曲线与地膜投入的关系为EKC"N"型(倒U+U型),存在两个转折点,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对地膜投入的影响复杂,地膜施用量随经济发展会出现小的波动,但总体会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27.
酷暑季节,武钢的几万名工人顶着烈日,奔波于武汉三镇之间。尤其是高温作业工人,生产紧张,早、中、晚倒班,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武钢这些年来投资500多万元;相继建起了17处高温作业工人休息室。 为了管理好休息室,使其更好地为工人们服务,有关单位制订了一系列保证措施。目前,各休息室都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运行、维修,以及生活用具的清整保管和来人登记等。下中夜班的工人刚一走进休息室,就会有人上前接待安排,使工人们感到就象回到自己家一样亲切、方便。提前来上班的工人也可以在这里稍稍休息,解陈路…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浮渣的性质和组成。对浮渣脱水前的预处理进行了有关的实验。认为浮渣脱水的关键问题是改善渣的脱水性能即对渣进行预处理。根据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污水处理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浮渣的预处理工艺路线,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30.
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发展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探测技术、获取海洋大气边界层内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的高精度垂直探测信息,对于提高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污染来源、化学机制和传输过程认识、提高沿海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我国在近海海洋大气探测设备研发、关键技术发展和近海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当前我国已发展了包括海洋大气廓线激光雷达、湍流交换测量、海气通量观测、海洋气溶胶探测设备等一系列近海海洋边界层探测技术,解决了沿海海洋地区恶劣环境条件造成的技术瓶颈,并基于这些探测设备与技术开展了大量近海海洋大气污染研究。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我国近海海洋地区边界层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能力,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积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