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研究了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及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生态工艺对模拟和实际猪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709.2 mg.L-1,ρ(TN)=597.1 mg.L-1,ρ(NH4+-N)=560.4 mg.L-1和ρ(TP)=42.5 mg.L-1的质量浓度条件下组合生态系统对于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7%、95%、97%和95%,其中COD的去除主要在第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NH4+-N和TN去除主要是在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溶解性磷酸盐去除效果明显,地下渗滤起到进一步稳定出水水质的作用。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运行结果对比表明,后者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2.
兽用抗生素胁迫对空心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土霉素(OTC)、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和环丙沙星(CIP)3种兽用抗生素对空心菜(pomoeaaquatica Forsk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抗生素在空心菜体内的累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抗生素(<1.0 μg·L-1)对空心菜的生长具有刺激效应;较高浓度抗生素(>50 μg·L-1)对空心菜的生长则具有抑制作用.当抗生素浓度大于1.0 μg·L-1时,空心菜的根系活力受到抑制;当抗生素浓度大于50 μg·L-1时,空心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当抗生素浓度大于500 μg· L-1时,空心菜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另外,OTC、SM2和CIP 3种抗生素在空心菜内的累积量不同,其累积量依次为CIP> SM2> OTC.抗生素在空心菜内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根部3种抗生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和叶片.  相似文献   
123.
对抚顺矿区西舍场地下水做了调查及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舍场地下水水质极差,为高矿化度、高硬度、重盐碱的硫酸盐型水,已失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价值,成为域内地下水运移有害成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4.
鹿政理  王克孝 《化工环保》1994,14(2):113-116
SC系列多功能除尘器1除尘器的结构SC系列多功能除尘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视图与俯视图见图22工作原理从锅炉排出的带尘烟气,经引风机送入分风栅分风,在除尘器导向帽的作用下(参见图1),烟气流冲击烟室1中的吸收液,形成水花、水溅、水雾,使烟气与吸收液...  相似文献   
125.
在同一个生化池中使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长处,对印染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的CODcr、BOD5及色度的去除有显著的效果,其去除率均大于80%。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6.
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对昆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根据结果对昆明市VOCs的组成、日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相对臭氧影响(ROI)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MF模型对昆明市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14.19±7.09)×10-9,OVOCs占比最大达到32.21%.TVOCs日变化规律显著,呈早上高、下午低的变化规律;OVOCs日变化规律与O3较为相似,呈中午高、早晚低的特点.去除醛、酮化合物后,ROI和OFP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烯烃对昆明市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OFP结果表明单物种乙烯(17.01%)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而ROI结果表明异戊二烯(19.31%)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通过特征比值法发现昆明市正丁烷、异丁烷主要来自液化石油气.T/B的特定比值表明芳香烃的来源以燃烧源为主.通过PMF模型解析出6种VOCs来源,依次为二次生成源(37.90%)、生物质燃烧源(21.20%)、溶剂使用源(14.86%)、机动车尾气源(10.74%)、工业排放源(7.67%)和天然...  相似文献   
127.
探究了4种低温水平下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运行效果及其氮素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当CANON型SBBR在不同的低温水平下稳定运行后,其脱氮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之改变了系统的氮素转化途径及其脱氮性能.当温度>15℃时,SBBR中AOB和anammox菌的丰度与活性未受到明显抑制,CANON作用始终是系统脱氮的主要途径,SBBR对TN的平均去除率亦较为理想;而当温度<15℃时,anammox菌的丰度与活性在10,5℃下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改变了SBBR的氮素转化途径,使其脱氮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在10℃时,NOB的增殖及其活性的提高使硝化/反硝化作用取代CANON作用成为SBBR脱氮的主要途径,此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骤降至(16.87±4.79)%;在5℃时,反硝化过程中第1步还原反应的停滞与反硝化菌对NO2--N利用率的提高使SBBR中氮素的去除依赖于CANON作用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协同,系统对TN的去除率为(54.83±3.68)%.  相似文献   
128.
近年来和田经济迅速发展及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各类污染物的城区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加重了和田市大气污染。为评估和田市城区风速、沙尘天气对大气PM_(2.5)毒性的影响,于2014年1月、4月、7月、10—11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应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其PM_(2.5)的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0~2489μg·m~(-3),PM_(2.5)质量浓度有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应用TD30(造成30%DNA损伤率所需的颗粒物剂量,μg·mL~(-1))值指示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TD30越高,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越弱,全样和水溶部分TD30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44~27480μg·mL~(-1)和481~20434μg·m L~(-1);不论是全样还是水溶部分,其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均表现出随风速减小而增大的变化趋势;沙尘和非沙尘期间全样TD30的平均值分别为9464μg·mL~(-1)和8008μg·mL~(-1),而水溶部分分别为5494μg·mL~(-1)和7822μg·mL~(-1),即沙尘期间采集的颗粒物对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小于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且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的全样损伤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而沙尘状况下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可能主要来源于水溶成分。全样和水溶部分的TD30平均值与PM_(2.5)平均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说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对DNA氧化损伤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以生活污水作为外加碳源,探究了分段进水策略下分流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FCW)深度处理猪场沼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生活污水通过分流管泵入VFCW时,分流比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微生物学特征.随着分流比由0:1增至1:3,VFCW填料层中反硝化菌群和厌氧氨氧化菌(An AOB)的丰度均显著提高,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DMOA)作用成为了系统中氮素脱除的主要途径,VFCW的TN去除性能随之得以优化;当分流比增至1:2后,VFCW的反硝化性能及厌氧氨氧化性能虽可进一步提高,但其运行性能却因分流管进水在系统中过短的水力停留时间而下降.当分流比为1:3时,VFCW可高效去除进水中污染物,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填料层中的优势菌属包括Nitrosomonas、Nitrospira、Thauera和Candidatus_Brocadia,此时系统中氮素的转化主要依赖硝化/反硝化作用和DMOA作用,对应的TN和NH4+-N去除速率分别可达(5.90±1.86)和(4.63±1.43)g/(m2...  相似文献   
130.
张亚飞  马嫣  亓鲁  王振  王利朋  朱麟 《环境科学》2016,37(7):2436-2442
于2014年12月采集了南京北郊大气中PM_(2.5)样品,优化了LC-MS分析大气PM_(2.5)中芳香酸的定量方法,测定了其中的芳香酸、主要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定量结果表明,所测定5种芳香酸的总平均浓度为(50.01±16.05)ng·m~(-3),其中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4-甲基邻苯二甲酸与间苯二甲酸的平均浓度依次为(34.54±12.79)、(8.14±3.34)、(2.27±1.39)、(1.68±0.77)和(1.08±0.43)ng·m~(-3).应用主因子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PCA/APCS)受体模型对颗粒物进行了来源解析.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冬季PM_(2.5)中的邻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4-甲基邻苯二甲酸主要来自大气中二次转化;其中偏苯三甲酸有少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一次排放;间苯二甲酸除来自于二次气溶胶源和生物质燃烧外,还有少部分来自机动车尾气的一次排放,而对苯二甲酸则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的一次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