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基于GF-2卫星影像数据、路网数据、POI数据,应用缓冲区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凤阳县在宜居城市维度中的典型指标城市综合医院覆盖率和公交站点覆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凤阳县城市综合医院覆盖率为91.98%,评价结果为良,布局合理,可进一步优化;公交站点覆盖率为80.11%,评价结果为中,虽基本满足居民公交可达需求,但覆盖能力不足。23项宜居城市维度指标评价结果为6项优、9项良、4项中、4项差,总体优良比例为65.22%,表现良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平衡性和共享水平有待提高。GIS可视化特征能更直观地识别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城市宜居性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42.
为践行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应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分析诊所教育模式的本质与特点及其在法律高等教育等学科上的应用意义,探究美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与最佳实践,剖析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教育目标、人才综合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低、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综合职业素养不足、培养渠道与条件有限等掣肘问题;我国构建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必要的、具有极高价值的;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与实践能力、跨学科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教育目标相适应,同时,满足就业与社会服务等社会价值,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可构建校内诊所、校外诊所以及独立诊所3种方式,各方式可设立综合诊所和专业诊所2种类型。  相似文献   
4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 ,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 ,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 ,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动态模拟2022—2031年乡村绿色发展路径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与农户的直接影响效应,对工业服务业、城市居民与资源环境(碳排放水平)的多元外溢效应以及补偿机制对各部门、各主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从直接影响来看,乡村绿色发展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2)从外溢效应来看,乡村绿色发展整体上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同样显现为正相关关系,而农业绿色创新对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为负相关。(3)从外溢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来看,对农户绿色消费行为实施消费侧外溢补偿机制较为有效,能够全面提升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和减少其碳排放;对农业绿色创新实施外溢补偿机制将引致创新资源的市场扭曲;而绿色能源供给侧引入外溢补偿机制则能进一步提升其结构性减排效应,但不利于总体经济和工业部门的增长。  相似文献   
45.
为简化微生物絮凝剂投加步骤,消除由于助凝剂添加而引起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修饰荷负电的微生物絮凝剂(~-54mV),从而获得荷正电的改性絮凝剂.实验结果显示,CTA与NaOH的摩尔比值是影响阳离子修饰效果的主要因素;阳离子修饰的的最佳条件为:10g微生物絮凝剂, 0.015mol CTA,20%含水率,CTA与NaOH的摩尔比为0.95,80℃反应2h后.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化微生物絮凝剂的Zeta电位可达+16mV,其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也由阳离子化前的60.5%上升至91%.由阳离子化絮凝剂的结构表征可知,阳离子修饰过程并未改变微生物絮凝剂的根本结构,只是在原微生物絮凝剂基础上引入阳离子基团,从而增加了絮凝剂整体分子量;同时,由于阳离子基团的大量引入,絮凝剂的结晶度增加,从而使其溶解度增加.将阳离子化前后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去除铜绿微囊藻,当阳离子化后微生物絮凝剂添加量为40mg/L时,其对藻类的去除率超过98%;而未阳离子修饰的微生物絮凝剂对该藻几乎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6.
洋河-戴河河口海域COD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了洋河-戴河河口海岸水域水动力与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实测潮流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模拟分析了河口海岸水域COD的输运过程.结果表明,洋河-戴河近岸海域潮波为驻波;潮流为顺岸往复流,涨潮流方向为NE向SW,落潮流方向为SW向NE.涨、落急时刻,河口至外海水域潮流流速递增.COD输运方向与涨落潮潮流方向一致.涨憩时刻,COD高浓度区向河道推进,其面积最小;落憩时刻,COD高浓度区向外海推进,其面积最大;葡萄岛周围潮流流速低,在潮周期内小于0.14m/s,对COD的稀释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7.
孙欣  聂百胜  余超  余金龙 《安全》2014,35(10):25-28
本文对国内近十年的重特大事故从其发生月份、时段、省份、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国内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即每年的3、10和11月份为重特大事故高发期;每天的下半天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概率要大于上半天;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湖南、山东、河南、广西等省;每年发生较多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多是由交通事故引起,在重特大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型是瓦斯爆炸、透水;每年发生事故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48.
采用模型试验,基于3×3预制群桩,模拟了预制桩的施工过程,研究了周围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区内外地表土体水平变形和隆起变形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是不断增大的,桩底孔压大于桩身中部孔压,在桩区外,孔隙水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就影响范围而言,预制桩施工的影响范围达到1倍桩长左右。试验结果对软土地区预制桩施工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9.
花卉废物和牛粪联合堆肥中的氮迁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以花卉废物和牛粪为原料,进行了温度反馈的通气量控制联合堆肥中的氮迁移中试研究.采用自制的静态好氧床进行一次发酵,过程控制采用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方法,发酵周期20d;采用周期性翻堆进行物料二次腐熟,腐熟周期40d.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总氮、有机氮、无机氮、氨氮、硝氮等氮素形态转化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温度反馈的通气量控制对氮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期的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显著,氮素总量损失累计达41.98%,其中主要是有机氮的损失,99.95%的氮损失发生在一次发酵阶段;氮素损失主要是在pH和温度较高条件下的氨气大量挥发造成的.对通风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物料C/N及添加酸性物质有望减少N损失.对于C/N较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物料堆肥,NH4+-N≤0.04%、NH4/NO3≤0.16不能作为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50.
北京地铁站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北京地铁16个站点灰尘的样本,测定了灰尘中7种重金属Cr、Cd、Cu、Ni、Hg、Pb、As的浓度,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美国EPA风险评价模型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人体健康风险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Cr、Cd、Cu、Ni、Hg、Pb、As的含量分别为131.92,1.11,67.33,41.77,0.35,437.41,9.09mg/kg,均超过北京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呈现Pb>Hg>Cd>Cr>Cu>Ni>As,其中Pb、Hg、Cd分别为3.77,3.12,2.16,达到严重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存在的非致癌风险依次为Pb>Cr>As>Ni>Cu>Hg>Cd,除Pb外,均不构成明显的风险.Cr、Cd、Ni、As致癌风险均低于风险阈值,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人类活动、刹车系统和轨道摩擦可能是造成地铁站灰尘重金属来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