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确定桂林东区岩溶含水层氮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选择桂林东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共27个采样点,分别在雨季和旱季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桂林东区地下水NO3--N污染较严重,是最主要的无机氮形态.雨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浓度为12.5mg/L,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地下水饮用标准界限(10mg/L);旱季地下水采样点的NO3--N平均含量为8.8mg/L,虽有明显的降低,但也濒临超标.而少数地表水采样点由于受到直接排污影响,NH4+和NO2-浓度较高,其余离子浓度均较低.该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δ15N值范围在5‰~25‰,δ18O值范围在5‰~10‰,表明该区地下水硝酸盐来源为家畜粪便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有土壤有机氮和化肥的混合,并发生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产生同位素分馏.其中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在1.3~2.1的变化范围内,而另有一部分采样点NO3-的N、O同位素比值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表明该区地下水中反硝化作用并不明显,存在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2.
针对低C/N合成氨废水反硝化脱氮处理中碳源不足的难题,探究了以剩余污泥碱解液作为补充碳源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与葡萄糖和甲醇相比,碱解液作为碳源时,体系的反硝化速率分别提高了25.3%和23.7%。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获得最佳反硝化脱氮工艺参数:C/N=5.5,T=35 ℃,初始pH=8,水力停留时间为5 h。此条件下NO3--N去除率达86%以上,NO2--N无积累。将污泥碱解液用于A/O工艺处理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低C/N合成氨废水,碱解液以稀释方式加入厌氧段,投加量使原低C/N合成氨氮废水C/N=5.5左右。A/O工艺连续运行结果显示:出水ρ(TN)<15 mg/L,ρ(NH4+-N)<5 mg/L,NOx--N基本无积累,出水氮素指标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研究证实了污泥碱解液适用于低C/N合成氨废水的处理,为此类废水的处理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分析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5个小类行业污染物产排情况,采集样本企业污染物指标数据模拟计算得出相应污染物指标的产排污量核算系数。系数涵盖了12个主要污染物指标,并按照16种产品类别组合编制系数手册,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提供参考。该核算系数手册是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系数手册的修订与增补,以期更为系统、科学地量化日用化学产品产量与污染物指标。  相似文献   
114.
最后一班岗     
听说退休名单下来了,明天,老吴就要退休了。今天是老吴的最后一个班。下午5点30分,老吴正在班组工具房收拾东西,钳工小张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吴师傅,快,快,出事了!”  相似文献   
115.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 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后,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绵长的高压线、轰鸣的机器设备、纵横的铁路线、一个个电铲、一列列电机车……从生产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从喧闹中步人宁静的工作环境,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16.
<正> 一、前言环境污染物排入河流后,人部分很快由液相转入固相,并随之迁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反应,而吸附是污染物由液相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河流中的悬浮物是无机和有机的非均匀混合物。溶质在这种复杂的混合物上的吸附是不难测定的,但要区别吸附过程中的各个反应是很困难的,阐明其吸附的机理就更困难了。在研究气—固界面上的化学吸附动力学时,这个问题已经用EloVich方程通  相似文献   
117.
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具体污染现状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量大,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而且处理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8.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的灰霾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程度的灰霾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份,其他月份出现较少。风速对灰霾的出现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易出现灰霾的10月-4月中层风速≥10 m/s时不易出现灰霾,此情况约占非霾日的87%,反之则易出现,风速越小,灰霾污染程度越严重。不易出现灰霾的5月-9月除了看中层风速外,还要结合大气边界层高度和天空状况,中层风速较小的情况下,降雨频繁和大气边界层较高时也不易出现灰霾。  相似文献   
119.
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两个群落中,腐殖质层(A)中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中的酶活性;(2)白桦林A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冷杉林A层土壤,而C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冷杉林明显高于白桦林,但C层的其它4种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3)土壤酶活性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7、8月份(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蛋白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或是凋落物高峰期的10月份(冷杉林A层土壤中的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白桦林A层土壤中的多酚氧化酶).可见,不同土壤酶的活性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壤酶的活性(如多酚氧化酶)明显受凋落物动态的影响.图1表2参18  相似文献   
120.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水溶性氟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是固、液、气三相共存体,氟在土-水-植物、动物界面的转化可通过土壤水溶性氟含量表征。试验选用典型贵州黄壤和石灰土,运用有机质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机理,通过向模拟高氟污染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泥炭和风化煤,采用两因素最优设计,研究两种有机物料对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和风化煤都能降低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且泥炭的处理效果更好,最佳添加量是1.258g·kg-1。同时表明,黄壤和石灰土环境下氟形态转化的化学机理不同,运用有机质修复氟污染黄壤添加适量就可达到理想效果,而氟污染石灰土还存在其它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变氟在石灰土环境下的形态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