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0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新红 《安防科技》2004,(10):43-44,54
结合消防规范探讨了吊顶整体防火性能的有关问题,并论述了笔者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2.
典型海滨和内陆城市PM10中的碳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碳成分在海滨和内陆城市的浓度现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于2009-11-2—2009-11-4(秋季)、2009-12-21—2009-12-23(冬季)、2010-4-27—2010-4-30(春季)和2010-8-26—2010-8-29(夏季)连续同步密集采集了厦门和成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采用IMPROVE热光分析法分析了PM10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采用乙基紫-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EVAS)的浓度.结果显示,海滨和内陆城市PM10中碳成分含量季节分布明显,冬春季含量较高,夏秋季含量较低.各季碳成分含量日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WSOC与OC和EC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SOCs主要来源于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相似文献   
33.
采用GC/MS测定了福建集美养殖区非繁殖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个体大小不同)翡翠贻贝不同组织中PAHs的蓄积特征。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AHs的蓄积量(∑PAHs)为短生长期〉中生长期〉长生长期;外套膜〉内脏团,鳃组织中PAHs波动较大。贻贝易蓄积低环低分子量的PAHs,且随个体增大,各组织中低分子量的PAHs含量逐渐降低,高分子量的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4.
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2009年为基准年,结合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年鉴及工业活动、居民生活等多个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SO2、NOx、PM2.5、VOCs和NH3在内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海西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发现,上述5类污染物基准年的排放量分别为40.67×104、55.84×104、50.57×104、152.26×104和26.18×104t.其中,SO2、NOx及PM2.5的排放主要来自电厂,占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5.58%、34.89%和38.75%;VOCs和NH3的主要排放源分别来自植被排放和养殖业,其贡献量分别为49.12%和47.07%.采用GIS对排放清单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出SO2、NOx及PM2.5的高排放强度区域与固定源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此外,结合国家和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采用情景分析方法估算了2015年海西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与基准年相比,SO2、NOx和NH3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PM2.5和VOCs的排放量呈大幅度增加.基准年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显示,VOCs排放估算的不确定度最大,为225%.  相似文献   
35.
珠江下游至伶仃洋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相态分布和传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河口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相态分布、传输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本文沿珠江下游至河口对表层水体PAHs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6种优控PAHs的总浓度为(17.50~168.35)ng/L,平均83.40 ng/L,其中溶解相为(3.76~83.60)ng/L,颗粒相为(1.59~84.75)ng/L。PAHs浓度自下游至伶仃洋有波动降低的趋势,该趋势受陆源的持续输入、浮游植物的吸附吸收以及海水的稀释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PAHs组成及两相分配的变化主要受控于输入特征、悬浮颗粒物和黑碳吸附以及盐析效应等环境因子。荧蒽和芘的分配系数Kp自珠江下游至伶仃洋的逐渐下降也说明了海水的稀释显著降低了悬浮颗粒物对PAHs的吸附。另外,特征化合物比值沿程的变化不仅指示了PAHs在广州段水体中较长的停留时间,也说明了虎门河口存在持续的PAHs输入。利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指示出煤和木材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是该区域表层水体PAHs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约贡献了80%的PAHs输入。  相似文献   
36.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海湾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揭示微塑料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厦门湾选择了5个典型沙滩,根据潮汐变化,同时在高潮线、中潮线和低潮线分层采集了0~10、10~20和20~3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品,研究了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湾沙滩45个沉积物样品中均检出微塑料,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260 n ·kg-1,平均丰度为(114±26) n ·kg-1;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状、碎片状、颗粒状和泡沫状,其中纤维状占比最大;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赛璐芬(cellophane)和聚乙烯(PE);微塑料的颜色包括透明、蓝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等.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因沙滩位置、潮间带位置和采样深度的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并且波浪、潮汐、岸线形状、风、游客数量和海漂垃圾清洁等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均影响沙滩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为微塑料的陆海传输提供依据,对海漂垃圾及岸滩垃圾收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7.
采用气相色谱对厦门西港1号站和5号站柱状沉积物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垂直分布范围为158~337ng/g,半定量后的ΣPAHs分布为1.1~6.0μg/g。5号站(位于港湾内)较1号站(位于港口外围区)受PAHs沾污严重,但相比于世界上靠城市的近岸港口,污染则较轻微。厦门西港PAHs主要来源于油类污染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38.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 1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与组成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 4月和 10月的PAHs含量较 7月高 ;PAHs的组成在 4月以 2环的萘为优势组分 ,在 7月以 3环的苊烯为优势组分 ,10月以 4环的为优势组分 .分析 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发现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物质的输入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各种PAHs的含量与国际生物学组织或国家制定的评价水生生物暴露于水体的安全食用标准相比虽未超标 ,但个别组分如蒽、苯并 [a]芘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 .  相似文献   
39.
厦门市大气PM10中PAHs的健康风险评估-BEQ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比较城市大气PM10中优控PAHs的总量、苯并(a)芘(BaP)的浓度水平和BaP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估厦门市大气有机污染的程度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厦门市15种优控PAHs年平均浓度为16.08ng·m-3,BaP年平均浓度为0.70ng·m-3,BEQ为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