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城市大气污染和局部地区酸雨危害依然严重,大气质量总体上仍在恶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关于大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工业烟尘、粉尘及SO2等的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0%左右。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其主要职能在于对绿济、社会实行宏观调控,这决定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督管理既必要又可能。(一)大气环境的监督管理体制大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应当是…  相似文献   
12.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全球环境事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首次得到了明确而完整的表达。《宣言》原则7指出:“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承认,鉴于他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他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责任。”人类共同生活在…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严重破坏矿区生态环境,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隐患。为了掌握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形成机理,以神东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地表裂缝分布规律及变形参数,分析了矿山高强度开采产生的非连续变形发育分布特征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动态拉伸型地表裂缝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地超前出现,超前距为15m,超前角为83°,裂缝密度1m左右,宽度1~3cm。台阶型裂缝总是出现在开采工作面边界的上下方、停采线上方和开切眼附近,裂缝落差20~40cm,间距8~11m,滞后距为4.2m,滞后角为86°。同时指出上覆厚风积沙松散层特性使地表裂缝具有一定的自动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最后于荷兰汇入北海.该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万,其中2000万人的饮用水取自菜茵河.  相似文献   
15.
2002年7月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举办的《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览》全国巡回展在济南泉城广场隆重举行。省人大、省直有关部门,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的领导以及各界群众观看了图片展,并对环境问题深表关注。  相似文献   
16.
就当今德国来看,撤销诉讼和课以义务诉讼等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并不以实体法上的权利(通常包括私权、公权等)为限,法律上值得保护的利益亦属之,换言之,诉讼利益已经由传统的狭义的权利概念扩大到法律所保护的法定利益乃于值得法律保护的事实上的利益,此外其依据也不再以一般的成文法规为限,还及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一般法原则”所生的不成文权利,仅以撤销诉讼为例,依据现行《行政法院法》第42条第2款的规定,原告应当主张其权利因违法行政处分而受到侵害始得捍行政诉讼,而原告所主张的权利侵害,究竟要达到以何种程度才能符合诉权的要求,在学说和实务中均采用“可以性理论”,即原告除了主张其权利受到行政处分的侵害外,其权利的侵害还必须于少具有可能性,其诉讼方为合法,而在具体判断上,认为《行政法院法》第42条第2款所规定的“权利”不仅指主观的权利即法律上所保护的利益,也包括宪法权、习惯法上的权利和基于一般法则所生的不成文权利,这样,除了以主观公权之有无判断诉讼资格是否存在外,许多案全怨以宪法上的基本权为根据提起诉讼,实务上亦承认关系人可以直接基于基本权之规定而取得诉讼资格,当原告值得保护的个人利益被任意忽略或作为基本权的权利受到严重而不能忍受的侵害时,关系人即可提起行政诉讼,如第三人竞业诉讼,可基于基本法第2条第2款关于自由权的保障提起撤销诉讼,也可以依据该条款关于生命权、身体权等人格权益的保障捍邻人诉讼,百建筑法上的邻人诉讼,得直接基于基本法第14条关于财产权的规定提起撤销诉讼等。此外学说和实务也承认基于由宪法和法规整体所演绎出的“一般法原则”,如原告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的利益,也有诉讼资格,这是基于建筑法而发展出来的“顾及原则”或“应予基酌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人民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时,行政机关为一个决定时应予考虑、基酌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人民具有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时,行政机关为一个决定时应予考虑、基酌或顾及,若对此任意的不予考虑、基酌或顾及。则人民可以受侵害为由提起撤销诉讼,可见,“顾及原则”或“应予基酌原则”的适用,使值得保护的“事实上利益”也成了“公法上权利”而被允许提起撤销诉讼,由此,对于那些规定人民参与行政程序的法规,只要该规定并未明显地以使行政机关获得更好的公共利益为目的,则在此范围内该有关公民被承认具有整体上被保护的法律地位,可提起行政诉讼,而具体到环境行政诉讼,则基于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程序的规定,环境权益因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处分而遭受或可能遭受侵害的,利害关系人得珠起撤销之诉、课以义务之诉等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7.
于杰  王明远 《山东环境》2000,(1):39-39,45
本文介绍了环境保险的产业、作用、险种、投保程序等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实行环境保险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我国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着干代表性定义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分析,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深入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法治的关系,以及企业管理、清洁技术与清洁生产法治的关系。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和清洁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清洁生产法治的重要技术途径和方式。并已经得到许多国家清洁生产及其法治实践的普遍采用和证实,而清洁生产法治的实现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更加生态化,促进清洁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早已被提上各国和国际社会的议程。就投资与贸易领域的发展趋势而言,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环境指标都正在变成一个影响产品竞争力和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世界贸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