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禁止开发区面临困境和问题的分析探讨,确定了禁止开发区的涵盖范围,并在土地管理、资源保护、财政投资和建设管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该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2.
环境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水体、大气、生物和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研究污染土壤的原因,对有效地控制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对氯代有机污染物在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还原脱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介绍了国内外加速厌氧条件下还原脱氯的方法与成果以及缓释氢物质 (hydrogenreleasecompounds ,HRC)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此外 ,作者还对厌氧还原脱氯的机理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4.
以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解析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并探讨了DOM组分干湿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络氨酸(220nm,270nm/300nm)、UVA类腐殖质(250nm/430nm)和类色氨酸(225nm,280nm/335nm),其中类络氨酸为主要组分,但其含量干湿季变化不大,而UVA类腐殖质和类色氨酸含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荧光特征指数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的来源具有显著的陆源特征,其特征在湿季更加显著.水体DOM各荧光组分在干湿季均与TP呈正相关;在湿季,类络氨酸组分与Chl-a、浊度和CODMn呈正相关,而在干季无相关性.UVA类腐殖质与DOC在干湿季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湿季相关性(P<0.01)大于干季(P<0.05).类色氨酸与CODMn相关性也表现出湿季(P<0.01)大于干季(P<0.05)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5.
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研究了8:2氟调聚羧酸(8:2FTCA)在虾夷扇贝不同组织(肝脏、鳃、性腺、外套膜、闭壳肌)中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特征.结果显示,8:2FTCA蓄积浓度最高的组织为肝脏,达峰值最快的组织为鳃.在8:2FTCA代谢过程中,检测到8:2氟调聚不饱和酸(8:2FTUCA)、7:3氟调聚羧酸(7:3FTC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庚酸(PFHpA)5种代谢产物,其中7:3FTCA和PFOA为含量最丰富的2种代谢产物.它们主要分布在鳃和肝脏组织中,鳃和肝脏是8:2FTCA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并且鳃组织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最高.推测出虾夷扇贝体内8:2FTCA的生物转化路径,与虹鳟的生物转化行为相比,虾夷扇贝在代谢产物产量和半衰期上均有差异,说明水生生物的生物转化行为具有物种差异性.8:2FTCA在虾夷扇贝体内可转化为PFOA、PFNA和PFHpA等全氟烷基羧酸(PFCAs),是虾夷扇贝体内PFCAs的一个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56.
王智  夏建中  王小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5):1843-1850
选择DF10、DF30、DF90 3种纳滤膜对无机盐(NaCl和CaCl_2)、微量有机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富里酸溶液进行纳滤实验,考察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膜对不同种类溶质的截留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膜孔大小和带电量共同决定了纳滤膜对无机物的截留率,而微量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的截留率主要由膜孔径决定.膜活性层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膜的透水系数;膜的透水系数与NaCl截留率呈现负相关;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小,其对有机物的截留率越高;脱盐(NaCl)能力不一定正相关于有机物截留率,也不正相关于CaCl_2截留率.研究发现,DF30具有低无机物截留、高有机物截留的特性,这与其截留分子量适中、膜表面电荷密度低、活性层厚度小等物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7.
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厌氧-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柠檬酸生产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后废水的BOD5和CODCr去除率达95%以上,出水BOD5平均值为58.5mg/L,CODCr平均值为304mg/L,pH=6~9,达到排放标准,并生产沼气供生产生活使用。  相似文献   
158.
近些年来,利用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月球、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发表了不少论文。尽管有些工作是初步的,但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9.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铬(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铬(Ⅵ)对H2O2氧化藏红T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一种新的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铬(Ⅵ),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160μg/L,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强,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