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好氧消化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 ,适用于处理量较小 (≤ 2 0 0 0 0m3 /d)的污水处理厂。在分析中 ,对污泥好氧消化的 3种工艺 (CAD、A/AD、ATAD)的工艺原理、影响参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2.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填料挂膜及短程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高效(NH_4~+-N去除率高达99.3%);立方体海绵填料更易在常温下,实现NO_2~--N大量积累的短程硝化,但是相比而言,硝化效率不高.升高温度至30 ℃左右时,能够在30 d内实现炭纤维填料的短程硝化,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证实,SBBR中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是因为菌群得到了优化,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13.
SBR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用于处理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及中小城镇污水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随着自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SBR工艺机理的深入认识,围绕SBR工艺数学模型的研究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回顾了目前SBR法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总结和比较了各种数学模型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对机理模型(白箱模型)和统计模型(黑箱模型)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分析。所有这些数学模型建模与仿真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SBR工艺优化控制,为实际SBR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虽然以前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模型在SBR工艺中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SBR工艺数学模型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今后SBR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4.
中小型点源污染的控制是提高水环境质量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ISCBFB)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适合中小型点源污水的处理。以公牛啤酒厂废水为试验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进水COD平均浓度1 213.38 mg/L,出水平均为50.75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5.82%。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2.50 mg/L,出水平均为4.3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0.99%,试验中全部出水水样COD及氨氮浓度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88)一级标准。总之,一体式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对啤酒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5.
NaCl盐度对耐盐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实际含盐生活污水,考察了盐度对耐盐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长期盐度驯化后的污泥系统也会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在经过10 g/L盐度长期驯化的污泥系统中,污泥容积指数(SVI)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升高使丝状菌减少,污泥絮体变小变密实。但是,盐度降低时会引发更严重的污泥膨胀,导致污泥流失。对脱氮性能的研究表明,硝化菌的耐盐能力较强。当盐度由10 g/L改变为0、5、15、20 g/L时,氨氮去除率依然可以维持在99%以上。但亚硝酸盐积累率无论是盐度升高或降低时都升高,这表明驯化后污泥中的亚硝酸氧化菌(NOB)对盐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比氨氧化菌(AOB)弱,无论盐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碱性条件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脱氮除磷过程中易于利用的碳源。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大量的VFAs,而温度和污泥浓度是影响剩余污泥发酵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此考察了厌氧环境,温度15℃和35℃,pH为10的条件下,剩余污泥挥发性悬浮污泥浓度(VSS为1.708~11.049 g/L)对水解酸化的影响,为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率影响不大。低污泥浓度和高污泥浓度均不利于剩余污泥产酸,最佳产酸的污泥浓度为8.540 g/L。各污泥浓度条件下产生的6种挥发性有机酸中乙酸的比例总是最大,且低污泥浓度条件下乙酸的百分含量要高于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温度对高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的最大SCOD溶出量影响较大,而对低污泥浓度条件下污泥最大的产酸量影响较大。无论15℃还是35℃,中等污泥浓度对氨氮的释放量影响不大,35℃条件下污泥浓度对正磷酸盐的释放要比15℃条件下大。  相似文献   
117.
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经过5个阶 段(116 d)的连续运行,获得了稳定的工艺性能在进水COD为1 237.2~12 596.8 mg/L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108.4~528.26 mg/L;在进水NH4+-N为155.8~1 298.0mg/L的条件下,出水NH4+-N稳定在0.12~4.1 mg/L,实现了有机物及氨氮的深度去除.SBR采用硝化出水回流的运行方式,对原水既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又可使富含NOx-N的硝化液借助原水中丰富的有机碳 源在缺氧UASB内进行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及降解有机物的双重目的缺氧UASB1、厌氧UASB2和SBR反应器的OLRmax(以COD计)分别为13、2.09、2.14 kg/(m3·d)UASB1、UASB2和SBR的OLR与相应的OLRrem 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SBR的NLR(以氮计)与NLRrem也呈现较好线性相关此外,3个反应器的OLR与去除率(η)呈二次相关另外,SBR实现了氨氮的真正去除.整个试验过程中,SBR反应器在室温下运行,硝化阶段溶解氧低于1.0 mg/L,进水温度从20.7℃逐渐降低至10.3℃,SBR的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始终维持在98.5%和97.7%以上,实现了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118.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氧化亚氮(N2O)产生途径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着重讨论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2O释放的控制措施。在硝化过程中,N2O由氨氧化菌(AOB)的中间产物羟胺(NH2OH)和硝酰基(NOH)的分解以及AOB还原亚硝酸盐的过程产生;反硝化过程中,N2O还原酶(N2OR)的活性受到抑制,使得N2O不能被及时被还原而导致N2O积累。基于上述N2O产生途径提出了控制N2O释放量的控制措施:控制曝气量避免好氧硝化过程中DO浓度过低和缺氧反硝化过程中存在DO;通过延长污泥龄、增大内回流比和分段进水等措施控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缩短初沉池停留时间或投加外碳源,并选取甲醇或乙醇等易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今后可通过深入研究N2O产生机理和优化污水处理厂N2O释放量的准确检测,充分认识污水处理厂中N2O的产生环节,进一步指导污水厂N2O的释放控制。  相似文献   
119.
该废水处理系统是1979年按处理能力70m3/h而建成的,耗资200多万元,处理吨水电耗为1.46kW·h/m3。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处理效果较差。经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与优化选择,充分挖掘了原设施的潜力,以工程投资129万元完成了改造扩建设计,在出水达标的前提下,电耗又降至0.69kW·h/m3。木文还着重阐述了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现状,以及为了节省或有效地利用投资与降低能耗用最优化方法解决挖潜改造、设计与运行管理等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0.
温度变化对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前对DO和ORP作为控制参数的研究仅局限在恒定温度下,而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维持反应器内温度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开展了变温度下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研究.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MLSS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下温度对反应过程中DO和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反应器内DO的变化趋势,而ORP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受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ORP作为控制参数更能反映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中还发现,ORP凹点出现的时间与进水COD浓度有关,ORP的上升速率与COD降解程度有关.通过对ORP导数图进行分析,发现ORP二阶导数近似为0时,COD已不再降解.联合ORP凹点和二阶导数近似为0两个条件,可以实现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在线控制,合理安排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