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对作物定期喷施不同浓度(0、150、300和450 mg·L-1)的N-[2-(2-氧-1-咪唑烷基)乙基]-N'-苯基脲(ethy lenediurea,EDU)溶液,研究EDU对环境O3胁迫下水稻“粤晶丝苗2号”(Oryza sativa L.Yuejingsi 2)和小麦“北农9549”(Triticum a...  相似文献   
72.
污泥龄对除磷亚硝化颗粒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冬  刘博  王文琪  曹美忠  李帅  张杰 《环境科学》2019,40(11):5048-5056
以低C/N比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接种成熟除磷颗粒污泥,探究泥龄对中低温度下(14~21℃)除磷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20℃±1℃),泥龄为30 d,曝气量为5 L·(h·L)~(-1)可实现除磷颗粒污泥中AOB的富集,NAR达到90%以上.当温度降低到15℃,泥龄为40 d时除磷性能恶化,颗粒结构变松散并伴有丝状菌生成.相对充足的氧气使亚硝化失稳,NAR下降至22. 4%. NOB不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采取12 d厌氧饥饿加排泥的策略,削弱了NOB的相对活性,迅速恢复了除磷亚硝化性能.批次实验显示温度从20℃下降到15℃,聚磷菌仍能保持较高的氧利用率,但AOB的SOUR下降了18%,此时是温度而不是溶解氧浓度制约了氨氧化能力.控制泥龄为30 d,同时降低曝气量为4 L·(h·L)~(-1),实现了低温下(15℃±1℃)除磷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3.
采用农业资源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生物质原材料,双氰胺为前驱物,(NH42HPO4为磷源,通过高温煅烧和浸渍法成功制备了可循环使用的生物炭负载P掺杂g-C3N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将P元素引入g-C3N4结构中,可有效改变其能带结构,降低其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此外,生物炭作为载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殊的光电性能,不仅有利于g-C3N4的光电荷分离,还可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能力.选取多环芳烃萘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不同种类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对萘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质量比为1:1的生物炭负载P掺杂g-C3N4对萘表现出了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去除率为76.41%,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0084 min-1,是纯g-C3N4的3.1倍.此外,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了光催化降解萘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4.
周迪  王文捷  陈梓佳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551-5560
提出用与碳排放“同步变化程度”来衡量配额指标重要性的思想,对中国各省份碳排放配额进行再分配.首先在公平和效率原则基础上选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作为分配指标,其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测算出各地区各指标与碳排放量的同步变动程度,以得到各地区各指标在配额分配中的比重.最后测算出我国29个省区2020~2030年的碳排放配额与排放空间.结果表明,人口基数及经济发展指标对各地碳排放有较强的同步变动关联性,因此应该被赋予更高的权重;配额最多的地区包括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最少的地区则包括宁夏、贵州、青海、吉林、新疆.盈余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的碳排放空间有较多盈余;浙江等5个省区已达较饱和状态;山东等4个省区则处于较严重的溢出状态,在未来10年内需承担较重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75.
采用具有高沸点、低粘度特性的生物柴油作为非极性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吸收剂,以甲苯为典型VOCs代表,通过吸收实验考察了生物柴油的甲苯吸收特性.结果发现,在同一浓度下生物柴油吸收甲苯容量优于矿物油,且比水提高1个数量级,并且随着初始浓度升高,吸收容量等比例上升.温度是吸收敏感因素,温度上升会导致吸收容量大幅下降.采用UNIFAC模型计算溶解度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3.37%,可有效预测生物柴油吸收VOCs特性.在此基础上论文也考察了生物柴油对四氯乙烯、苯乙烯、氯苯的吸收特性,并计算了4种VOCs在生物柴油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亨利系数及吸收过程的ΔG、ΔH和ΔS.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对这4种VOCs的吸收性能排序为:苯乙烯>氯苯>四氯乙烯>甲苯,饱和吸收容量分别为55.17,27.75,20.46,11.93mg/g.  相似文献   
76.
总结了近5年来再入飞行力热环境预测与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高速绕流流场引起的宽频声振环境和瞬态热环境,调研了国内外在上述环境的数值模拟预测、等效模拟试验和试验观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和目前仍面临的难点问题。重点介绍了中物院总体所围绕再入飞行力热环境预测与试验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和建议。再入飞行力热环境数值模拟预测技术和等效模拟试验技术在飞行器的设计、验证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朝着再现实际飞行力热环境的终极目标继续迈进。  相似文献   
77.
78.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鄂尔多斯市5 个监测点大气气溶胶中的PM10 和PM2.5 颗粒物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结果表明,萘、苊、二氢苊等低分子量PAHs 的浓度较低, 、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高分子量PAHs 的浓度较高.东胜、棋盘锦、准格尔监测点的PAHs 主要存在于PM2.5 中,杭锦旗、柒盖淖监测点PM2.5 中PAHs 所占的比例不大.监测点污染程度依次为准格尔旗>棋盘锦>东胜区>杭锦旗>柒盖淖.运用比值法和多元统计技术对PAHs 的来源进行了解析,东胜区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且汽油车影响较大;棋盘锦、准格尔以燃煤污染为主;这3 个监测点的PAHs 均为本地来源.杭锦旗和柒盖淖2 个监测点的PAHs 为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79.
北京市昌平区松针中HCHs 与DDTs 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昌平区油松和白皮松松针中的HCHs 和DDTs 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昌平松针中HCHs 总量与欧洲20 世纪90 年代基本持平,DDTs 则高于欧洲,HCHs 和DDTs 均低于美国20 世纪80 年代水平,高于喜玛拉雅北坡、意大利山区和加拿大西部山区.昌平松针中HCHs 和DDTs 总量均比20 世纪80 年代北京地区下降了90%以上,表明自1983 年以来,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OCPs,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常绿树树叶OCPs 污染具有逐年累积、多年富集的特征,其特点为不完全的线性关系,富集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树叶OCPs 异构体相对组成年际变化明显, α-HCH 显著增加, P, P′-DDT 下降, P, P′-DDE 上升.研究显示,昌平地区近期没有HCHs 工业品的使用, P, P′-DDT 使用大幅度减少,而O, P′-DDT 则有新的输入,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很可能是O, P′-DDT 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0.
矿山废水净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矿山废水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外排 ,造成附近水体及环境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 ,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 ,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和矿区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