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需要提供充足的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问题,利用培养基对SBR中具有一定短程硝化功能的污泥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之比为104︰1,并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氨氧化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0℃、pH为7.5、nHCO-3/nNH+4-N值为1。以适合氨氧化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优化SBR,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50 mg/L时,氨氮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维持在85%以上,反应器中氨氧化菌与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之比为103∶1,亚硝酸盐的高效积累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氨废水的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82.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3.
城市密集化地区中具有国家战略和拥有重要国际竞争力功能的区域被称之为极化区。在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经济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加剧的背景下,各国都把加强极化区建设作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并评述了德国评价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包括决策和控制功能、创新和竞争力功能,以及门户功能;其次,针对我国发展阶段和特色,构建了识别我国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并以极化区理论为指导,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和评述。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国务院批准了多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规划,是从我国东中西和各省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或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角度有国家意义的区域。通过比照极化区的功能含义,认为其中有的战略区功能定位与极化区的功能相一致,有的可作为新极化区培育,有可能发展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极化区,这两种是今后我国极化区研究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84.
伴随着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迅速增长,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从完善的法律法规、深度循环利用方式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国外发达国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和提升,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建筑废弃物法律法规体系、构筑多级循环利用模式和培育废弃物利用产业体系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建筑废弃物的相关政策制度、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自制的膜探针以及Zeta电位仪通过分别测量不同有机污染物,即腐殖酸(HA)、牛血清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与微滤膜之间的粘附力以及相应污染物的Zeta电位,对高岭土在不同有机物微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对污染膜通量衰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膜过滤的初期阶段,其存在使HA污染膜的初期通量衰减幅度增加,BSA和SA污染膜的初期通量衰减幅度减缓;清洗后HA污染膜的通量恢复率降低,而BSA和SA污染膜的通量恢复率增大。而且,高岭土的存在使膜-HA之间的粘附力变大以及HA溶液的Zeta电位变小,膜-BSA、SA之间的粘附力变小以及相应污染物的Zeta电位都增大。因此,膜-污染物之间粘附力以及溶液的Zeta电位的变化可以指示膜污染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6.
不同季节的沼液中细菌分离培养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PY琼脂分别对不同季节的好氧、厌氧沼液中的细菌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计数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夏季厌氧沼液中厌氧菌及兼性细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春季;夏季好氧沼液中好氧菌数量显著高于春季。(2)冬季厌氧沼液的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的细菌数量,均极显著低于秋季;冬季好氧沼液中的需氧培养出的细菌数,显著低于秋季。(3)夏、秋季的厌氧招液,厌氧培养出的细菌数极显著高于好氧沼液厌氧培养出的细菌;冬季厌氧沼液厌氧培养出的细菌数,显著高于好氧沼液厌氧培养出的细菌。(4)沼液中的细菌种类繁多,表型特征复杂。(5)沼液中的杆菌最多,其夏季各种形状菌都较其它季节多。(6)四季沼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均占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均占少数。  相似文献   
87.
基于发电企业设备自身的特点及工作人员对风险知识认知的局限性,有必要分析发电企业设备在运行、检修中潜在的风险.分析了设备风险知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以发电企业各类大型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动机为例,解决了电动机风险知识的表达及推理问题,为实现基于知识的设备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指导发电企业的设备日常维护、巡检以及状态监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对疏浚后的南京南湖底泥的TP、TN和COD释放规律、补水后的水质状况以及藻类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覆水中TP平均质量浓度基本不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TN和COD质量浓度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水体中的TP、TN和COD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3月中旬起,出现藻类的大量繁殖,在2005年7月发生水华,藻类优势种由裸藻、隐藻和小环藻演替为裸藻、栅藻和韦斯藻,藻类总量由2005年3月的3.7×106L-1上升到2006年4月的1.5×107L-1。  相似文献   
89.
制备陶粒是水库底泥的资源化途径之一,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采用沿海地区某水库底泥,通过高温焚烧的方式,试验研究了底泥制备陶粒的工艺条件和配比,并分析了制备温度、底泥添加量、粘结剂添加量对底泥陶粒各种性质的影响趋势。同时系统分析了各主要化学成分在底泥陶粒烧成中的作用、底泥陶粒孔隙形成机理以及固相反应机理。为底泥制备陶粒提供了工艺和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于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7日对NO2,SO2,O3,CO,PM10和PM2.5进行了监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AQI优良率仅为25%,PM10和PM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58.3%,75.0%;有机碳是泰州市ρ(PM2.5)中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次是富钾和元素碳。PM2.5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源、燃煤,分别占来源比例21.76%,16.52%,15.54%。局地污染源和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