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农田氮素淋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淋失研究有多种方法,利用渗漏池,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青紫泥土壤氮素的淋溶模拟试验,以探讨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的淹水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硝态氮(NO3^-,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H4+-N也能渗漏到一定的深度,对地下水环境形成威胁,但不如NO3-N显著;不同处理的剖面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剖面中的NO3_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NH4+-N浓度与NO3--N的消长规律相似,但表现出峰值超前且变幅远大于NO3--N浓度的特征;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当年的6-8月份之间,此期与降雨高频期的重叠加剧了对水环境的污染,采用节水节肥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保护产量,还能减少灌溉量,大大降低施用氮肥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2.
陈轲超  刘艳  刘峻通  董艳  任爽 《安全》2023,(2):43-49
为探讨4种风险评估方法在汽车修理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采用综合指数法、接触比值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MES模型)及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定量法等4种方法,分别对3家汽车修理厂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3家汽车修理厂的主要工艺、主要岗位及其所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即噪声、苯、甲苯和乙苯。经调查3家汽车修理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主要表现为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MES模型相似文献   
143.
高浓度亚麻废水不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试验采用"Fe-C柱微电解-电/Fenton-曝气池"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即先采用Fe/C微电解,然后基于Fe2+的生成几乎同步引入电/Fenton反应,之后再调节流出液pH至碱性并鼓入空气以除去部分NH3-N。相应优化工艺条件为:Fe/C柱微电解时mFe/mC为2:1,废水停留时间为1.5 h;电/Fenton时双氧水(30%)滴加速度为0.025 mL/min;调节水样pH10并在空气流速为1.5 L/min的条件下空气吹脱1.5 h。采用该工艺预处理高浓度亚麻废水后,出水几乎为无色;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4.2%,NH3-N去除率可达71.4%,COD去除率可达51.8%,BOD5去除率可达28.3%,为后续生化深度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BOD5/COD值由原来的0.12上升至0.1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明显的改善。电/Fenton反应的处理效果好于普通的Fenton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Fenton既有"原位"的均相/非均相Fenton反应发生,又有在微电解电场协助下的"电催化Fenton"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4.
我国填埋场设计阶段,渗滤液产量计算结果往往偏小.参照山谷型填埋场,建立了一个长400 m,宽500 m的水量平衡计算模型,模型中垃圾体高50 m,分5个填埋阶段,每阶段填高10 m,用时2 a,共填埋10 a.利用该模型,分阶段计算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对渗滤液来源组成和总产量的影响.渗滤液总产量由降雨入渗量和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组成,初始含水率越高,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和渗滤液总产量越大,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所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也越高.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7%、40%、50%和60%时,日平均渗滤液总产量分别为272、583、823和1 063 m3.d-1,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分别为-144、168、408和647 m3.d-1.垃圾初始含水率高于50%时,自身渗滤液产量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超过50%,成为渗滤液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目前中国规范中采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未考虑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较高时,计算结果偏小.基于上述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的修正计算公式,并通过2个大型中国南方填埋场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对生态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以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巴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CA-Markov模型与InVEST模型模拟和预测(2000—204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运用热点分析(Getis-Ord Gi*)探讨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4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2000—2020年,碳储量增加1.12×107 t;2020—2040年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损失剧烈,减少50.24×107 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损失幅度明显变弱,减少29.52×107 t,说明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够有效控制碳储量减少。(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呈现显著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质量和空间分布格局。(4)随着海拔抬升,碳储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坡度升高,碳储量呈现出“W”型变化趋势。(5)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碳储量热点区和冷点区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内;2040年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冷热点分布范围有逐渐变大的趋势;2040年生态保护情景较2020年,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冷热点分布范围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6.
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田N2O和N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下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田N2O排放规律,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冬小麦田N2O排放动态.以冬小麦‘小偃22’为材料,采取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耕作模式: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SM)和平膜覆盖(FM);副区为3种氮水平处理:不施氮、减氮20%(144 kg·hm-2)和常规施氮(180 kg·hm-2).以常规耕作(CT)为对照,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FM和SM对土壤N2O排放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环境因子与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并根据经验公式估算N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土壤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后20 d内,且N2O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之内.冬小麦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92~22.75μg·(m2·h)-1,累积排放量为0.10~0.46 kg·hm...  相似文献   
147.
矿产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被破坏,既是环境污染与矿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源头,也使得土地供需的矛盾日趋尖锐,成了威胁"矿群"关系和谐及矿区可持续利用发展的中心问题。基于VRMap建立了以遥感、汇水、坡度作为背景纹理的矿区开采面、固态废物、尾矿库、工矿道路和工矿建筑5类土地破坏的三维模型,集成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以三维量算面积为模型参数,基于VRMap SDK开发模型分析三维地理信息集成系统,为矿区土地破坏的直观显示、深刻理解与全面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8.
斜板式ABR水力特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六隔室斜板式厌氧折流反应器(A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反应器水力特性、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反应器内污泥性状的变化,与传统ABR相比,斜板式ABR能够有效防止污泥流失,ABR对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耐冲击负荷强,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VFA含量随着进水c0D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成分为乙酸,浓度沿流程降低,不同隔室污泥性状差异表明产酸发酵段由于污泥有机负荷较高,厌氧颗粒污泥会发生解体.  相似文献   
149.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 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燕麦草地(Avena sativa artficial grassland)>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矮嵩草退化草地(Kobresia humilis-degraded grassland).原生植被草甸类型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退化草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每平方米的全氮含量最高,达到0.712 kg,金露梅草甸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他三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原生草甸矮嵩草草甸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406 kg,而退化的矮嵩草草地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301 kg,可以推算,土地退化导致土壤全氮流失的量为0.105kg,即高寒草地退化导致25.86%氮流失.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生长季均有所增加,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份,但各月份之间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原生植被0~10 cm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10~2O cm层,人工草地与退化草地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0.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征;配合过程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和后向气流轨迹等对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典型灰霾过程中,番禺日均能见度低至5.3km,黑碳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9.0μg/m3、PM2.5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63.0μg/m3,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较为明显.两次典型灰霾过程分别受到冷锋前-均压场-冷锋前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准均压场-冷锋前天气类型等不利于污染物输送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主要发生在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并可推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季的气溶胶吸湿能力明显高于干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