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征收碳税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政策工具.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碳税征收对中国宏观经济、节约能源和抑制CO2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低税率的国家碳税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低税率的碳税方案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极为有限,但对减缓CO2排放增长具有明显的刺激效果.为逐步形成中国的碳税税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设计出中国碳税征收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2.
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量经济模型为手段,利用全国上千家重点污染源数据,从微观角度对工业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了经济分析,建立了企业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对水和大气污染物削减费用函数进行了回归.以2004年为例,说明了主要污染行业在不同的有效收费强度下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削减的边际费用,对排污收费政策进行了初步经济评估.结果表明:利用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对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污染物削减费用、边际削减费用和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有效收费强度之间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不同行业企业的水和大气污染物边际削减费用不同;为增强工业企业污染物削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针对不同行业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收费标准;排放标准与削减费用的关系表明,企业要达到既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其污染治理投入应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3.
分析了滇池流域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EA方法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对2001~2012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和阶梯水价政策对降低滇池流域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提高流域用水效率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各政策实施绩效水平较高,综合效率值均值为0.902;影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的主要因素为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可通过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或者排污费改税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有效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适当调整政策的征收标准,有利于提高各政策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84.
中国10km二氧化碳排放网格及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中150多万家企业数据等,“自下而上”建立中国2007年10km×10km CO2排放网格数据.结果显示,中国CO2排放空间格局的特点是基本沿着我国人口胡焕庸线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全国CO2排放明显受城市活动影响,网格排放高值区域都是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CO2排放空间格局的重点地区.全局Moran指数表明,中国CO2排放空间格局在10km空间分辨率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即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而非随机杂散分布.局部Moran指数显示中国CO2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显著集聚效应的区域面积并不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核心区周边.基于这些重点城市采取CO2减排政策和措施,由于带动效应,其实际减排效果要远大于直接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85.
基于全国城市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 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及NH3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全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63.26×104,1258.48×104,619.04×104,627.71×104t.2010年全国实际SO2、NOx、一次PM2.5和NH3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52%.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天津、安徽、山东及北京6省市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1倍以上,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区域与PM2.5高污染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6.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5及其主要组分,包括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空间来源.结果表明,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  相似文献   
187.
中国的绿色壁垒措施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手段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的绿色壁垒措施 ,主要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国的环境法规体系与技术标准、环境认证、商品检疫与检验规定、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 6项措施。建议中国尽快构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潮流的绿色壁垒体系。   相似文献   
188.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从我国大气环境安全形势出发,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搭建了4层3度的指标体系.从大气环境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确定相应的指数,并选取评估指标,确立评估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权重求和法计算指数分值.应用建立的大气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对省级大气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大气环境安全呈片状分布较为明显,大部分省份的大气环境安全均处于预警和中警状态,大气环境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区域差异分析可知,东部大气环境安全好于中西部地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能源消耗是影响北方大气环境安全的关键因子,南方受酸雨影响严重.总体上我国大气环境安全状况呈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9.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1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涵义和政策范围 在环境研究和管理领域,生态补偿具有多重涵义,总体上可以分为3种:(1)自然生态补偿,指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或者恢复能力;(2)对生态系统的补偿,指人们采取措施弥补生态占用的行为,特别是对生态用地的占用补偿;(3)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手段和制度安排,目前正受到公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也是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内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