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甲基汞的变化规律,以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消落带土壤和水体甲基汞含量和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会促进土壤无机汞向有机汞转化,土壤甲基汞含量在淹水和落干过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土壤甲基汞含量增加,第二次淹水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淹水增加了22.13%,第二次落干后土壤甲基汞平均含量比第一次落干增加了58.17%.第二次淹水过程土壤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淹水,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主要与干湿交替循环有关.土壤淹水后会迅速向水体释放甲基汞,水体中甲基汞含量明显增加,两次淹水过程增幅分别为119.42%和334.72%,水体甲基汞和土壤甲基汞之间无显著相关.干湿交替环境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pH值、有机质含量、E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有水体pH值、DO、DOM、水温等.  相似文献   
82.
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原则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用河流廊道原理 ,提出了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以额济纳地区为例 ,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景观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河流两岸的乔灌木林和灌丛草甸的生态需水量为 3 .91× 1 0 8m3,占总需水量的 39.388% ,加上河流和湖泊的蒸发耗水量 0 .55×1 0 8m3及河流自身生态用水 ,四者占总需水量的 73 .61 %。可见 ,只要保证了四者的生态需水量 ,即可保证现状河流廊道的基本功能。但从长远来考虑 ,河道的流量要确保抗性最小面积对生态需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神芳丽  陈东辉  潘煜 《四川环境》2005,24(1):124-126
本文论述了企业与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异同点,着重探讨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特点和意义,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4.
贮存油泥取料和前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泥取料和前处理是贮存油泥环保处置工程的制约环节,文章梳理了贮存油泥取料和前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取料、转移和脱油清洗等技术难点,重点分析了取料技术中取料、杂物分离、输送和供水技术,前处理技术中粗分处理、洗涤和离心分离技术,为贮存油泥的优化处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5.
采用餐厨垃圾发酵液(food waste fermentation liquid, FWFL)作为潮汐流人工湿地(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FCW)外加碳源,考察其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湿地氮转化速率、酶活性测定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投加FWFL后人工湿地中TN、NO3--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7%~36.2%、 3.3%~42.3%、 11.2%~45.8%,且FWFL的添加不会对出水NH4+-N和COD产生显著影响;FWFL可改善TFCW低温时的脱氮效果;投加FWFL后TFCW的反硝化速率、反硝化酶活性以及电子传递系统活性均有所提高,TFCW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也趋于稳定,反硝化菌群大量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念珠菌门(Candidatus Saccharribacteria)为优势菌门,水杆菌属(Aquabacter...  相似文献   
86.
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连锁效应的结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新的结构方法来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及连锁效应,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任务有效性变化的结果分析(第一步)和脆弱性分析(第二步)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从定性到定量的精确评价,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研究提供一种方法指导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7.
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用羊骨为原料,利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羊骨基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氯化锌溶液浓度0.05 g/100 mL、活化温度350℃、活化时间10 min、浸渍时间为36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羊骨基活性炭的碘吸附量为407.35 mg/g,得率为62%;用此工艺制备的羊骨基活性炭等温曲线类型属于多层吸附;BET比表面积为59 m2/g,总孔容为0.1945 cm3/g,孔径分布落在1.31~20 nm之间,为中孔结构;羊骨基活性炭SEM图可看出,颗粒呈不规则状,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88.
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过程中污泥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渗透技术对于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深度脱水是非常有效的,但相对较高的能耗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为此,针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过程中阴极排水困难引起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同时考察了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过程中污泥中水分的运动特点、pH的变化以及离子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吸附分离可以极大地提高污泥电渗透脱水的效果。且脱水过程中阳极附近污泥的含水率、pH均迅速减小;阴极附近污泥的含水率稍有减少,但pH却迅速增大;而中间层污泥的含水率及pH均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污泥中目标离子的去除非常有效,但同时容易导致非目标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89.
在乌鲁木齐市南、北设置2个采样点,从2011年3-12月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样品,分析了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13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采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PM2.5-10中PAH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学院站PM2.5中13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47.2ng/m3,变动范围为1.14~2 113.33ng/m3;新大站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40.84ng/m3,变动范围为4.96~1 359.41ng/m3。而科学院站PM2.5-10中13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57.78ng/m3,变动范围为1.18~519.87ng/m3;新大站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49.18ng/m3,变动范围为1.38~412.52ng/m3。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样品的2/3来自煤和生物质的燃烧排放;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表明,采暖期汽油和煤源对PM2.5中总PAHs的贡献率为46%,而非采暖期混合源的贡献率高达85%。采暖期汽油和柴油源对PM2.5-10中总PAHs的贡献率为66%,而非采暖期混合源的贡献率为78%。  相似文献   
90.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SEM/EDX)对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田地区的总悬浮颗粒(TSP)的单个颗粒进行了形貌观察。经分析得出:喀什地区颗粒物无规则形为34%,片状为54%;和田地区的颗粒物片状为80%,球形为12%;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颗粒物均匀球形蜂窝聚集态为90%。对此作来源解析可以认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TSP主要来源是燃烧排放的飞灰及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粒子居多,而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TSP主要来源为土壤及矿物颗粒灰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