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一、概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作为人类视野的延伸,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安全防范与可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2.
153.
本文概述了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发展,介绍了90年代出现并在国际上占据信息系统主流平台的客户/服务器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与集成方法,并介绍了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覆盖我国27个省的中国省级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54.
每当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你若驱车在莆田市新文公路上,途经秀屿区月埔小学路口,总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站在十字路口,手举一面小红旗,眼神专注而坚毅。他不是一名交通警察,手势也不是那么规范,但在他的指挥下,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车水马龙,显得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55.
本文采用含有藻类光合、呼吸作用的DO—BOD耦合模型,模拟鸭绿江下游河流段的水质状态;采用二维曲线正交坐标系统模拟河口段的BOD、COD、DO、NH_4~-—N、NO_2~-—N、NO_3~-—N和酚的状态。对于河流模型中的各个参数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探讨了估计参数初始值和综合估值的多种方法;对于河口模型,重点研究了二维曲线正交坐标系统的离散化处理和多水质组分的耦合计算问题。河流模型和河口模型都已经过实际监测数据的验证。这两个模型对于含藻类的河流与二维河口的水质模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6.
为明确邯郸市PM_(2.5)中碳组分污染浓度、来源和近年来的变化,分别于2015和2017年1、4、7、10月在河北工程大学能环实验楼4层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8种碳组分含量,并计算得到有机碳(OC)、元素碳(EC)、Char-EC和Soot-EC含量.结果表明,2017年PM_(2.5)中碳组分浓度较2015年下降约15%,质量分数下降约17%,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高夏低的特点;2017年SOC浓度和SOC/PM_(2.5)、SOC/OC比值均低于2015年,SOC浓度和SOC/PM_(2.5)比值下降约36%,季节分布特征相似(秋冬高、春夏低).两年除夏季外,其余季节OC、EC相关系数均高于0.7,表明存在共同来源;2017年OC、OC1与EC相关性高于2015年,此外,两年中EC1~EC3、Char-EC和Soot-EC与各组分相关系数差异较大;两年中Char-EC与OC、EC的相关性(r=0.5~1.0)明显高于Soot-EC与OC、EC的相关性(r=0.1~0.6),这主要与二者形成机理有关.碳组分之间的关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燃煤、生物质燃烧和柴油车尾气的混合源是2015年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而2017年则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57.
通过集中整治,我国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在减排背景下近地面高ρ(O3)仍是当前最复杂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利用2011—2017年(尤其是杭州市G20峰会期间)ρ(O3)、ρ(NOx)、ρ(VOCs)和气象条件观测数据,分析了杭州市G20峰会期间及不同时间尺度下杭州市ρ(O3)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杭州市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15:00左右ρ(O3)达最大值(98.55 μg/m3);ρ(O3)周变化存在“周末效应”,周末ρ(O3)明显高于工作日;1 a中4—9月为ρ(O3)高值期,ρ(O3)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以2013年为界,将2011—2017年ρ(O3)变化分成下降和上升2个阶段,2011—2013年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5.02 μg/m3,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增幅约为23.25 μg/m3.②减排措施的实施对ρ(O3)存在双重作用,其可通过降低前体物质量浓度抑制O3的生成,又能引起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下降、太阳辐射增强,从而促进O3的生成.当O3前体物质量浓度较低时,在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驱动下,近地面仍会呈现高ρ(O3)的现象.③气象条件是驱动ρ(O3)日、月变化的控制因素;相反,前体物质量浓度则是ρ(O3)周、年变化的控制因素,此时VOCs或NOx控制区、“周末效应”等ρ(O3)变化特征开始显现.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杭州市O3污染的控制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58.
本研究在河北工程大学监测站点开展了大气中56种VOCs、NOx以及气象参数的长期在线监测,结合2013—2019年国控站的在线监测数据,对邯郸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2013—2019年复合污染天数波动较大,近几年呈现增加趋势,且集中在每年的春夏季.2013—2017年复合污染天数峰值均出现在6月,2018年和2019年出现在3月和4月.气象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气压对邯郸市复合污染影响较明显,当温度为21.0~29.0℃、湿度较高、气压偏低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复合污染,而风速对邯郸市复合污染影响较小.对PM2.5与O3相互作用分析发现,冬季高浓度PM2.5对O3有抑制作用,夏季PM2.5浓度不超标时,O3浓度随其升高而上升,PM2.5浓度超标后变化趋势相反,当PM2.5浓度大于125 μg·m-3时不再出现PM2.5-O3复合污染.虽然近年来PM2.5、SO2和NO2浓度下降,但二次转化率依然较高甚至有加强趋势.利用VOCs/NOx值分析邯郸市O3生成敏感性,结果显示邯郸市春冬季属于VOCs控制到NOx控制的过渡区,夏秋季属于NOx控制区,且复合污染日VOCs/NOx值(6.3)最小,清洁日(9.3)最大.复合污染时NO3-和OC浓度较高,OC/EC值与其他污染日相比最大,说明复合污染时二次污染严重,有效治理PM2.5-O3复合污染必须减排能同时形成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高活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9.
从天津市市政污泥中筛选出复杂染料脱色菌群,其经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主要由Dokdonella(12.26%)、Dyella(10.19%)、Saccharibacteria genera(7.07%)、Rhodobacter(5.80%)、Pseudodoxanthomonas(3.61%)、Flavihumibacter(3.02%)组成.将其用于高盐度复杂染料废水的降解脱色,并研究共代谢基质和各种理化参数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共代谢基质为葡萄糖和硫酸铵;最佳脱色条件:温度为35℃、pH值为9.0、菌群接种浓度为1.2g/L;在高盐度条件下(50g/L),菌群能高效脱色复杂染料废水,72h脱色率达到(87.0±2.4)%.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甲基橙首先被迅速降解,分散蓝次之,酸性品红的降解较慢;复杂染料的发色基团(-N=N-,-NH2,-SO3)和苯环结构被破坏;其降解产物为苯胺、乙酰胺及2-氨基-5-甲基苯甲酸等.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对注水井防砂筛管失效进行原因分析,解决注水井防砂问题。方法 针对渤海某油田注水井的防砂筛管失效问题,打捞失效筛管,并对破损区取样,通过损伤部位宏观和微观形貌、关键区域EDS能谱成分测量及室内模拟测试与计算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各部位的损伤特征及规律。结果 宏观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区域呈现明显的冲蚀损坏特征,测试与计算结果得出损伤速率为1.299 mm/a,寿命预测约为0.35 a(4.2个月),与现场实际比较吻合。结论 地层砂在筛管外堆积,造成筛管堵塞,形成高压差,高速注入水冲击筛管外的堆积砂,形成含砂流体在筛管外表面附近区域的紊流,对筛管局部反向冲击形成含砂流体冲刷腐蚀,从而造成局部冲蚀破坏穿孔。为有效解决冲蚀损伤问题,建议后续采取砾石充填防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