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为明确正念对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提高应急疏散效率,构建包含应急正念、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掩蔽效应和应急疏散行为的概念模型,基于调查问卷结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念、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对应急疏散行为存在正向影响,正念通过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对应急疏散行为产生部分中介效应;掩蔽效应在自我效能影响应急疏散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正念通过风险感知能力提高自我效能,进一步对应急疏散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缓解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及压力,增强个体自信程度及风险感知能力,提高应急疏散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VOCs的化学成分复杂,对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威胁。文章选取了甲苯和邻二甲苯两 种典型的苯系物VOCs,制备5种Cu-Mn/γ-Al2O3系列催化剂并进行XRD、BET和XPS表征。将催化剂置于DBD反应器的放电区域来降解苯系物,探寻其降解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Cu掺杂的MnO2催化 剂的引入显著提高了VOCs去除率和CO2选择性。其中,等离子体催化系统中催化剂Cu0.15Mn的性能最佳,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可达100%,CO2的选择性为92.73%,同时能抑制副产物O3和NO2的产生。催化剂的表征 结果表明,Cu-Mn固溶体中Cu和Mn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表面活性氧的量和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4.
两相复配高效除磷材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和钢渣合成了两相复配高效除磷材料(EPRC),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除磷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溶解性磷为5mg/L,两相复配EPRC投加量为32mg/L时,均能在30h后将磷降低至1mg/L以下.初始pH=7比初始pH=4或10时的除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5.
水样中痕量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几种常用或新近发展起来的水中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作了简要论述 ,着重讨论了它们的应用特点、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我国城市雨洪灾害频发,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引发了国内多方关注。当前,我国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对外学习先进经验。本文通过梳理日本雨洪管理的保障体系、演进与发展历程、措施体系等方面,结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认为未来应构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体系,灾害与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的结构体系,以结构工程为主、非结构工程为辅的措施体系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87.
利用耦合城市冠层方案的气象模式WRF,选取高密度城市深圳,通过在模式中设置不同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城市形态参数对边界层气象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增加会使日间城市冠层对热量的截留作用增强,城市储热分别增加约6W/m2和9W/m2;在城市冠层遮蔽效应和截限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建筑物高度增加会使日间地表温度降低约0.3℃,而建筑物密度增大则会引起地表温度增加0.6℃以上,2m温度和地表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城市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增加均会引起地表粗糙度增加,造成风速分别降低约0.4m/s和0.6m/s,同时在夜间,由于湍流运动增强,使得夜间边界层高度分别增加约30~40m和20~30m.反之,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减小使日间储热减小6~7.5W/m2,10m风速增加约0.3m/s和0.4m/s,夜间边界层高度降低约30~50m和10~30m.  相似文献   
88.
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体总磷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海华  娄保锋  吴云丽  王瑞琳  陈杰  兰静 《环境科学》2020,41(12):5371-5380
长江干流三峡及上游水库群陆续建成运行后,中下游干流水体已形成新的水沙条件,其对水体磷含量的影响备受关注.为此,研究了新水沙条件下中下游干流总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三峡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体TCP(澄清30min样品)浓度基本在0.10~0.15 mg·L-1之间变动,在时间尺度上总体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空间尺度上沿程呈现升高趋势;水体中溶解态总磷(TDP)浓度随时间推移缓慢升高.②水体中可沉降固体对不同江段水体中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南津关、汉口和吴淞口下23 km这3个断面TCP/TP比值中位值分别为0.900、0.720和0.609,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降低;水体中溶解态总磷(TDP)占总磷(TP)比例沿程呈下降趋势,而颗粒磷(TPP)占总磷(TP)比例沿程呈上升趋势,南津关、汉口、吴淞口下23 km等3个断面TPP/TP比值中位值分别为0.439、0.567和0.738.③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要求,以TCP浓度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若考虑水体中可沉降固体影响,以水体总磷(TP)浓度进行评价,会得出相对较差的结果,尤其是在靠近河口段.④长江中下游干流主河道靠上游河段不同监测断面内部各测线、测点磷浓度差异较小,河口附近则差异明显.⑤长江中下游干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水体中TCP浓度明显高于相应河段主河道常规监测结果,局部河段存在明显岸边污染带.  相似文献   
8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藻土/MnFe2O4复合型催化剂(DMF),以金橙Ⅱ为目标污染物,分析DMF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 MnFe2O4颗粒均匀负载于硅藻土上,使DMF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活化性;2) DMF对PMS的活化能力优于单一MnFe2O4,DMF (1:1)/PMS体系降解金橙Ⅱ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降解速率是MnFe2O4/PMS体系的2.16倍,0.5 g/L DMF和0.5 mmol/L PMS在40 min内对50 mg/L金橙Ⅱ降解率达到93.1%;3)反应体系中存在·OH、SO4-·、1O2、·O2- 4种活性物种,其中·OH和SO4-·起主导作用;4) DMF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金属离子溶出量远低于MnFe2O4。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高效PMS催化剂在处理工业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加入量的无机钠盐对土壤中不同形态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可交换态Cu,3种无机钠盐的加入均使其含量减少,其中NaCl的影响最大,4、8g/kg的NaCl分别使其减少了28.13%(质量分数,下同)和50.59%;对于碳酸盐结合态Cu,3种无机钠盐的加入均使其含量增加,其中Na2CO3(8g/kg)对其影响最大;对于铁锰氧化态Cu,Na2SO4和Na2CO3的加入使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NaCl则使其含量降低;有机结合态Cu受Na2SO4和Na2CO3的影响较大,在它们的影响下含量均增加;残渣态Cu在3种无机钠盐的影响下变化幅度均很大,其中4、8g/kg的Na2SO4分别使其含量减少了47.47%和6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