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成为环境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发达国家在实施基于BAT(the best applicable technology,最佳可行技术)的排放政策后,针对成分复杂的有毒排放废水,以排水生物毒性测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WET(whole effluent toxicity,排水综合毒性)评价技术体系,将生态毒理学测试和毒性指标应用于排放废水的管理. 各国和区域组织选用的排放废水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物种差异大,开发了许多本土生物的毒性测试方法;德国、OSPAR(欧洲大陆国家组织《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15国)和COHIBA(波罗的海有害物质控制项目8国)则重视开发标准受试生物的测试方法,并且开发了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等新型测试方法,便于不同国家采用统一测试方法和排放限值;英国和新西兰是岛国,河流较短,更加关注海岸带生态系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排水生物毒性测试技术研究,相关测试标准门类和数量不足,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步、分区建立排水综合毒性测试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2.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3.
插入式基础抗拔性能真型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方案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格构式钢管塔以及同杆双回路和同杆多回路铁塔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大量应用,插入式基础在许多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系统地研究插入式基础的受力机理和影响承载力的因素,有必要开展插入式基础真型试验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插入式基础抗拔性能真型试验的轴向抗拔加载试验装置,详细介绍了外力、内力、锚固力、位移测试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插入式基础进行真型抗拔试验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194.
195.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难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陆续发布,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已经成为环境科学、技术经济、环境法、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环境损害调查、环境损害基线确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环境价值评估等所面临的难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以期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政策制定者和鉴定评估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依据。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和环境质量状况关注度日益提高,环境统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步突显。尤其在环境统计工作进入总量控制体系并逐步成为重要一环之后,对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数据审核正是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呼和浩特市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审核工作,旨在揭示当前形势下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7.
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点,其中泄漏出的VOCs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雾霾天气和PM2.5值上升。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通过紧固螺栓、更换部件、夹具堵漏和包裹环氧树脂等多种手段对这些漏点进行修复之后,装置VOCs泄漏率从1.57%下降至0.3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8.
介绍了适用于中小型锅炉湿法脱硫装置的烟气再热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以济南北郊热电厂为例,通过详细技术经济分析,选择了最合理的烟气再热方法。经过实际应用检验,烟气再热设施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9.
杨树根际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根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细根不同生长发育等级形态特点及功能分异是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新视角.为深入探索林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及根土互作关系,以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Nev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布点原则采集杨树人工林非根际土壤和不同根序细根的根际土壤,测定其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及速效N、有效P的含量,并计算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1)杨树人工林根际土壤C、N、P含量与非根际土壤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根序间速效N、有效P含量以及铵硝比(NH_4~+-N/NO_3~--N)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随着根序升高根际土壤TC含量显著下降,而TN含量逐渐增加.1-2级细根根际土壤TP含量显著高于4-5级根(P0.05).(2)杨树细根根际土壤C/N随着根序升高显著降低(P0.05);C/P随着根序升高逐渐下降,但在不同根序间差异不显著(P0.05).(3)基于细菌OTUs的非参数估计指数表明,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TC和TN含量及C、N、P化学计量比均与细菌群落丰富性(Chao指数和ACE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TP含量与细菌群落相关性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杨树根际土壤C、N、P养分循环呈现依赖于根序的变化特征,不同根序细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差异性可影响土壤C、N、P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00.
济南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济南市为背景,研究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