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重庆主城区流域邻苯二甲酸酯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江、嘉陵江重庆主城区段为研究水域,利用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对丰水期该研究水域12个采样点水体中五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PAEs在该区域水体中丰水期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水体中∑PAEs的浓度范围为0.87μg/L-55.66μg/L;DBP与DEHP为优先污染物,其浓度范围在0.15μg/L-28.32μg/L与0.26μg/L-26.29μg/L;按商值法对PAEs进行生态安全评价,DMP、DEP对该水域中水生动植物无生态风险,DBP和DEHP存在潜在低风险。  相似文献   
42.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固源  刘静  王金霞  叶姜瑜 《生态环境》2010,19(11):2647-2651
为确定溶藻细菌S7(Chryseobaterium)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分别采用高温灭菌(121~123℃)、离心(10 000 r.min-1)、0.22μm滤膜过滤等方式对S7菌液进行处理,检测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对溶藻过程中叶绿素a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藻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细胞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菌株S7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7是通过释放胞外活性物质间接溶藻,该物质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该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可导致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量的显著提高和藻细胞解体。藻细胞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溶藻物质作用的藻细胞,其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通过试验结果,推测出菌株S7的溶藻机理:溶藻物质先损伤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壁和粘质胶被,然后通过改变膜的选择透过性进入藻细胞内部,分解叶绿素a,破坏蛋白质,造成藻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藻细胞破裂。  相似文献   
43.
SUFR系统中活性污泥特性及反硝化除磷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考察了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及ρ(CODCr)和污泥龄(SRT)对反硝化除磷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SUFR系统的活性污泥指数(SVI)介于50 ~150 mL/g;污泥活性均在0.75以上;污泥颗粒直径多在0.7~0.9 mm,属于小颗粒污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的比硝化速率(SNR)约为1.95 mg/(g·h),前0.5 h的比厌氧释磷速率(SPRR0.5)为26.82 mg/(g·h),比好氧吸磷速率(ASPUR)为6.04 mg/(g·h),比缺氧吸磷速率(NSPUR)为4.27 mg/(g·h),污泥产率系数约为0.60,对氮磷均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SUFR系统反硝化吸磷作用对ρ(CODCr)和SRT都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系统除磷效果对进水ρ(CODCr)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高,但长期在较低SRT下运行会使系统内活性污泥量急剧降低,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44.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及去除COD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6个月的结果表明 ,能保证出水平均质量浓度TN小于 1 0mg/L ,TP小于 0 5 0mg/L ,COD小于 31mg/L ,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 86 %、96 %和 94 %以上。并且对SUFR系统的污泥性能进行了分析 :(1 )螺旋升流特征使本反应系统中的污泥易于颗粒化 ;(2 )SUFR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具有多样性 ;(3)污泥在好氧反应器中表现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 ;(4 )污泥在缺氧反应器表现出了反硝化吸磷现象  相似文献   
45.
SUFR系统在低温影响下处理效果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分析低温(8—20℃)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低温时利用SUFR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和TN处理效果虽然随着温度的降低有所下降,但是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及TN去除率仍分别达到86%、70%以上.TP的去除率一直在92%以上.低温时该系统的活性污泥一时难于压缩、沉降.然而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污泥沉降性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这说明,接近活塞流特征的SUFR系统可以减轻低温对污水处理的负影响.该系统具有更宽的温度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46.
SBR的反硝化吸磷脱氮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生物除磷脱氮工艺SBR(A/O/A/O)的运行参数,对其缺氧段进行研究,发现:进入缺氧段的聚磷菌体内的PHB是否充足,是缺氧吸磷现象是否明显的关键。在SBR的缺氧段也存在反硝化吸磷现象,此反应装置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反硝化聚磷菌(DPB)。  相似文献   
47.
NBIAS系统中的好氧反硝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NBIAS系统氮元素的变化进行跟踪测定,获得系统内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核算反应前后系统内总氮的变化规律,证实了NBIAS系统内好氧反硝作用的存在。试验表明,好氧反硝化所脱除的氮占总氮脱除量的30%-40%左右,本文还对其产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城市污水PIAS除磷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介绍PIAS系统处理城市污水中运行周期(T)和曝停比(ANR)对除磷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在污泥浓度(MLSS)5.6 ̄6.0g/l,污泥龄(θc)12 ̄20d,水力停留时间(HRT)5.0 ̄6.0h的条件下,当曝气时间为1.5h,停曝、搅拌时间为1.5h,TP的去除率与T和ANR的交互效应成正相关,而与T、ANR成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COD、TN和TP的去除率已可分别达到9  相似文献   
49.
间歇曝气连续进出水一池系统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式间歇曝气系统是一种连续进水出水的一池系统,此系统能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直接利用连续进入的城市污水作脱氮碳源,在反应器中采用较低的污泥负荷率,在较高的COD去除率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0.
新型反应器(SUFR)去除城市污水中氮和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与传统的“池型反应器”(如氧化沟)相比,既提高了反应器中稳定的活塞流流态的容积利用率,又便于工程应用。运用SUFR对生物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系统连续稳定运行6个月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保证出水平均质量浓度COD小于31mg/L,总氮小于10mg/L,总磷小于0.50mg/L,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94%、86%和96%以上。对去除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1)SUFR系统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量分别占去除总量的51.2%、12.5%和36.3%;(2)在去除总氮时,好氧反应器表现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其对总氮的去除量约占SUFR系统去除总量的10%~20%;(3)去除总磷时,缺氧反应器表现出了反硝化吸磷现象,吸磷的量与进水COD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