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现状以及业内新技术开发、市场发展及骨干企业状况。  相似文献   
172.
173.
一种纳米级不定形碳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纳米级不定形碳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Li-Na-K碳酸盐的共熔体系中生成的碳粉对四环素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在298K下,碳粉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27.76 mg·g-1.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p H依赖性,当溶液的起始p H在2~11,p H为4时碳粉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溶液中的阳离子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小.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吸附的原理之一,还可能同时存在静电引力、氢键等作用.分别使用0.25 mol·L-1的Ca Cl2和Na Cl溶液进行解吸实验,解吸效率在7.42%~25%,解吸效率较低,说明吸附的化学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4.
对硝基苯酚的常规检测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然而由于对硝基苯酚在不同pH值下表现为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紫外可见特征吸收峰,当pH>9或pH<3时,特征峰分别在400 nm和317 nm处,而当pH=4~9之间,两特征峰共存.因此常规检测方法需要将溶液pH值调节到对硝基苯酚只具单一状态,操作相对繁琐.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紫外...  相似文献   
175.
昆明冶炼厂“三废”治理小组,对含铅、砷、氟废水采用在加速沉清池内投加混凝剂净化处理的方法,初步解决了该厂废水对农田及滇池的污染问题。现将该项处理工程方法简介如下: 一、工艺流程的选择及主要技术控制 首先将污水集中后,由加压泵提升至80米~3/时的加速沉清池内进行化学反应和渣水初步分离。化学反应的原理在于将离子形态存在于废水中的铅、砷、氟与石灰中的Ca~(2+)和CO_3分别结合成碳酸铅、砷酸钙,氟化钙等溶解度较小的微粒。在pH7.5—8的条件下加入碱式氯化铝(或三氯化铁)后,迅速水解  相似文献   
176.
源自铅酸电池回收的再生铅已成为世界铅产量的主要来源,铅酸电池生产也占据了世界铅消耗的80%以上,促进废旧铅膏的处理并直接用于电池的制作研究.采用“湿法脱硫-煅烧”的技术路线处理负极铅膏得到氧化铅.考察了回收铅粉的理化特性,并依据其固有特性,优化了负极板的和膏、固化、化成工艺.得到的样品电池展现出与传统球磨铅粉同样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7.
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域2000-2011年城市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间城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有着空间集聚的趋势,利用传统OLS模型进行解释会造成空间因素的遗漏,空间计量模型更为适用,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进程中动力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产业结构转变对其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强,但是省域间存在较强的产业竞争,周边省域产业结构转变会对省域城市化产生明显的负向间接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省域城市化的直接效应显著,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明显,周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域城市化的负向间接效应并不显著;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仅次于产业结构转变,而且这种城市化推动行为在省域间效仿度较高,导致其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间接效应最强;基础设施投入对省域城市化也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省域间基础设施投入虽存在效仿行为,但是财政水平较低导致其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间接效应并不显著;由于区位劣势,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不显著,但是周边省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却一定程度上导致省域自身经济要素外溢,对省域城市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间接效应。因此,在未来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关注省域自身城市化动力因素,还应注意省域间的城市化动力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8.
尊敬的陈司长、杨主任、马主任,各位代表好!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石油与化学工业局的关怀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中国TC207/SC4分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下面,我仅代表TC207/SC4分委员会向大会报告。1 TC207/SC4分委员会成立的过程“环境表现评价”是ISO14000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6年在巴西召开第4届ISO/TC207年会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直派专人进行跟踪和研究。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根据TC207/SC4分委员会提供的ISO14690标准草案,及时转化成中国石油工业标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9.
为研究火源空间位置对高层建筑环形走廊安全区域划分的影响,采用PyroSim软件模拟不同火源空间位置下烟气温度、烟气浓度及烟气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对环形走廊进行安全区域划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距离地面竖直高度一定时,由于走廊拐角的卷吸作用,走廊截面交界处的烟气温度和CO体积分数远高于无截面交界处,能见度则远低于无截面交界处,且落入重度危险区域。火源竖直高度越高,走廊拐角处同一位置烟气温度越高,当火源竖直高度上升到90 m时,走廊烟气温度最大增加到270℃。拐角和环形走廊中间部位烟气温度和CO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若无任何排烟措施,对人员逃生非常不利。当火源距离走廊窗口的水平距离一定时,火源距离地面的竖直高度越高,室外风速对走廊安全区域的划分影响越大。安全区域、轻度危险和中度危险区域面积随着火源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重度危险区域则逐渐减少,且火源位置高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