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6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国际水法是实现国际水资源公平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与法律保障,公平开发国际水资源,实现国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际水法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国际水法价值目标的实现则要重视国际水资源的整体性,要具有生态系统为本位的流域管理理念,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宗旨、以国际水资源的损害预防为重要内容、以区域合作机制作为解决国际水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定量风险评价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和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资料数据收集、危险辨识、失效频率分析、失效后果分析、风险计算、风险评价及建议和风险评价报告和结论。此外,提出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3.
为了将NY3菌实际应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采用摇瓶试验方法,研究了含油废水的理化特性对NY3菌去除高浓度油的影响。结果表明,NY3菌能耐高浓度油,降解石油烃的最佳p H值为7.5,24 h对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高含油废水中烃类的去除率高达72%。适度的含盐量可提高NY3菌降解原油的能力,与未外加Na Cl相比,2 g/L Na Cl使NY3菌降解原油效率提高约20%。Sn2+、Ag+、Pb2+、Cd2+、Hg2+等均能对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Ag+作用最明显,使NY3菌24 h烃降解效率降低约38.8%。硝酸铵为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最佳氮源,外加3.71 g/L硝酸铵,24 h内对油的去除率高达81.75%。外加表面活性剂(SDS)使降解体系中NY3菌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使NY3菌降解油的效率降低约43.5%。  相似文献   
74.
针对井下采煤产生的大范围岩移必然最终改变原有地表形态并影响坡面侵蚀特征及规律这一特殊性,从井下与地表相结合的新视角,结合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典型煤矿采矿条件,以采厚、地表坡面坡度等因素为变量,构建了20个不同类型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揭示井下采煤对地表坡面形态及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地表坡面坡度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大,坡度变化量越大;相同采厚条件下,坡度增大率与坡面自然坡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第二,地表坡面坡长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小,坡长变化量越大;随采厚增加,地表坡面坡长减小率与自然坡度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关系,自然坡度为26.57°是拐点。第三,采厚的增加会提高地表坡面产流产沙的强度,加剧坡面侵蚀,这种效应在坡度较小的坡面更加显著;井下采煤引起地表坡面坡度的增大是产生这一规律的主因。  相似文献   
75.
选取钢铁企业用覆膜和未覆膜涤纶针刺毡滤料进行实验研究,测试了两种滤料的力学特性、耐腐蚀特性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清洁的覆膜涤纶针刺毡过滤阻力比未覆膜涤纶针刺毡的阻力高8~10倍,但是覆膜涤纶针刺毡的最低过滤效率比未覆膜涤纶针刺毡的高49.9%;在20%、40%的H_2SO_4中浸泡24 h后经、纬向断裂强力和伸长保持率均维持在80%以上,在40%的NaOH溶液中浸泡24 h后的断裂强力保持率在8%以下,因此两种滤料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但不适合在强碱条件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76.
污染物在下包气带非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 城市污水施于农田,其中的污染物可能潜入地下水中造成危害,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开展污染物在地下包括下包气带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以供制订有关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静态浸出实验方法对废催化剂中重金属在不同固水比和浸出次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浸出次数大于3次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速率趋于稳定,同时固水比的增加也没有明显改变废催化剂中重金属的浸出。认为在浸取次数大于3次以后,随着表面溶质的溶解,浸出过程主要为内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78.
跨边界区域水资源冲突与协调模型与应用(Ⅱ)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官厅水库为例 ,建立了跨边界区域之间水量短缺及水质污染的冲突非合作模型、张家口市合作模型和全区域合作模型 ;通过比较设定的延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两种冲突情景方案 ,协调发展方案排污少且经济净效益更高 ,被确定为推荐方案 ;5 0 %水文年协调发展方案下 ,合作模型与非合作模型比较 ,张家口市合作经济净效益增加了 1 18亿元 年 ,全区域合作经济净效益增加了 8 5 7亿元 年 ,对合作利益进行分配需对张家口市各断面补偿 3 89亿元 年 ,根据模型结果制定出断面控制指标和区域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9.
甲壳素与氯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片状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温度(5,15,25℃)下五氯酚(PCP)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5,15和25℃)、盐度(w(NaCl)为0~7%)、pH值(pH5~8)、氯原子取代等对氯酚吸附的影响;比较了5℃时7种氯酚(PCP,三氯酚(2,4,6-TCP),4种二氯酚(2,5-DCP,3,4-DCP,2,3-DCP,2,6-DCP)和单氯酚(3-MCP))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低温使五氯酚在片状甲壳素上的吸附速率显著降低,但同时增加甲壳素的吸附容量;5℃条件下,pH>6 5时,PCP吸附量降低一半后趋于稳定;w(NaCl)高于1%时,几乎完全抑制了PCP的吸附。7种氯酚在片状甲壳素上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PCP>TCP>DCP>MCP,其中4种DCP具有相似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南京市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利用在线多金属分析仪采集并分析了2022年南京市PM2.5中10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其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健康危害评估。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总的年均质量浓度为941.3 ng/m3,占PM2.5年均质量浓度的3.4%;其中,铁(Fe)、钾(K)、锌(Zn)3种金属年均质量浓度占比为91.2%。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燃煤、秸秆焚烧及烟花爆竹燃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机械磨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锰(Mn)、钒(V)、镍(Ni)、砷(As)4种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商(HQ)均<1,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Ni、铅(Pb)的致癌风险(ECR)均<10-6,风险可控;As的致癌风险介于10-6 ~ 10-4之间,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