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51.
水体氮素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索高效的污水脱氮方法成为水处理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厌氧活性污泥原位合成零价钯(Bio-Pd0),探究了钯负载量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负载适量的钯可以加快反硝化酶对电子的利用速率,从而减少亚硝酸盐和N2O的积累,使硝酸盐的去除率提高了38.54%,而过量的钯负载会抑制生物反硝化效率。从微生物代谢和群体感应两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负载适量的钯能够促进微生物的代谢,从而提高对有机物的利用效率。并且添加0.2 g·L-1群感抑制剂(QSI)猪肾酰化酶能进一步强化生物反硝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对改善污水脱氮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2.
有机碳源条件下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的主要反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静平  胡勇有  闫佳 《环境科学》2006,27(7):1353-1357
采用5个已稳定运行在厌氧氨氧化状态的ASBR反应器,通过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等指标的监测和好氧硝化菌、异养反硝化菌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碳源条件下反应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存在好氧硝化菌、异养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在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存在条件下,可发生好氧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反应,先是好氧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异养反硝化反应共存,其后依次是异养反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占主导地位.当C/NO2--N在1.7~1.9范围内时,C/NH4+-N为1.7的1号反应器具有最佳的厌氧氨氧化效果,反应结束时其COD去除率、NH4+-N去除率、NO2--N去除率分别为100%、81.7%和74.4%.  相似文献   
153.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酱油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酱油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HHE-P7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 20 000 mg/L,K2HPO41.0 g/L,培养3 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0~15 mL微生物絮凝剂(MBF7),pH调至9,则絮凝率为90%以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系中主要起吸附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形态转化规律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采用改进的 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酸滴定实验研究了典型羟基聚合铝铁(nAl/nFe=9∶1,5∶5)溶液的形态转化 .结果表明 ,羟基聚合铝铁的形态转化主要由 nAl/nFe值、碱化度和熟化等因素决定 ;羟基聚合铝铁的形态转化特征是优势形态之间的转变 ;当nAl/nFe>5∶5,随碱化度的升高 ,[Al+Fe]a和 [Al+Fe]b 2类形态逐渐占优势 ;随nAl/nFe值的减小 ,[Al+Fe]a和 [Al+Fe]c增加 ,而 [Al+Fe]b 减少 .讨论了羟基聚合铝铁的形态转化规律 .  相似文献   
155.
我国神农架林区海拔高、气候复杂,森林类型多样,结构破碎,森林遥感分类难度较大。将2013年时间序列HJ-1A/B CCD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出植被指数(NDVI、DVI、RVI)和主成分第一分量(PC1),使用DEM数据生成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构建植被分类时序因子集。运用C5.0决策树分类法将神农架林区植被细分为七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为72.7%,Kappa系数为0.67;在6~8月,针叶林、草甸和灌丛的植被指数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分类的贡献较大,称为植被分类的"窗口期"。PC1、NDVI和高程因子对神农架林地的区分度较高,而坡度、坡向和RVI因子对分类帮助不大。作为一种智能分类方法,C5.0决策树分类方法应用于30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HJ-1A/B CCD数据,能够将地貌复杂的神农架林区植被分为七类,提高了类别精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2009年6月3日-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暨会议在北京隆重举办并获圆满成功。本届展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和装备水平,是我国环保技术交流的最大平台,近5万名业内及关注环保事业的人士参观了展览,国内许多省市也都组织了专业队伍参观交流。为更好地交流学习,本刊摘编了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的三位专家的观感文章,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7.
针对驾驶行为不确定性影响车辆轨迹预测精度的问题,采用预瞄控制方法和滑模控制方法,分析了不同行驶车速与工况下车辆轨迹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预瞄控制方法和滑模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驾驶人超车、避障和转向行为的外部干扰,将轨迹预测误差控制在0.5 m以内,但高速工况下的轨迹误差明显大于低速工况下的轨迹误差;在小曲率转向工况下,基于单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差小于基于双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在大曲率转向工况下,基于单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差大于基于双点预瞄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误。研究结果为驾驶人视觉轨迹预测策略的制定及车辆不同行驶工况下驾驶人行为不确定性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地表沉陷区是判定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沉陷区内地表的下沉值较大,不利于建(构)筑物稳定。充分采动时通常在垂直和平行矿体走向的主断面上,从采空区边界按照查手册确定的地表移动角向地表绘出矿体两侧的地表临界变形点,再连接这些临界变形点形成地表移动区。不充分采动或充填法采矿时还没有地表移动区的圈定方法,只能沿用充分采动的圈定方法,导致圈定的范围过大或评价结论不可靠。基于房柱式留矿法对地表滑坡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不充分采动时绘制地表移动区的启示,并结合充填采矿的地压规律研究,探讨了充填采矿的地表移动区绘制方法。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时应根据主断面开采的应力与位移分析确定地表沉陷区绘制的参考面及地表移动角;附近几乎受拉或地压与原岩应力区别很大的位移等值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应为地表移动角,否则,根据附近不受拉或处于原岩应力状态的位移等值线确定的移动角偏小,圈定的地表沉陷区过大;主断面内位移变化明显的平面应为参考面,如矿柱稠密或充填法采矿时最顶部采场的顶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