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199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分析了影响军用电工电子产品的化学活性物质的形成过程和危害机理,介绍了海上盐雾和化学气体等对军用电工电子产品的影响,如对金属和防护层的腐蚀,改变电子产品的电阻值等。  相似文献   
992.
酸解微波预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冯磊  李润东  李延吉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39-2344
以秸秆为研究对象,比较微波酸化预处理作用下对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实验中研究甲烷产生速率、pH值、甲烷气体体积分数及生物降解率4个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微波酸化预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有明显效果,累计产甲烷气量由未被预处理的186.1mL·g-1上升到 245.4~303.4 mL·g-1(以有机物质计),达到最大甲烷产生速率时间由原来的第12d,提前至4~11d不等,最大甲烷产生速率由原来的1411mL·g-1·d-1上升到 18.64~33.19 mL·g-1·d-1;②经过微波酸化预处理的甲烷体积分数由原来的52.1%提高至64.5%左右,其生物能范围也由未处理前的19.71 MJ·m-3提高至24.41 MJ·m-3,物料降解率由未预处理的44.1%,提高至64.25%.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紫外(UV-B)辐射增强对拔节-孕穗期麦田植株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春进行田间试验,观测UV-B辐射增强20%处理以及对照(CK)的麦田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规律,同时观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了拔节-孕穗期间麦田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作用,且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抑制作用,在5次测定中,CK比UV-B处理的日平均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高9%、 9%、 3%、 16%和30%, CK比UV-B处理的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高99%、 93%、 106%、 38%和10%.CK和UV-B处理植株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1.79和1.59,土壤呼吸的Q10分别为1.38和1.76,而生态系统呼吸的Q10则分别为1.65和1.63. UV-B辐射增强导致小麦植株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Q10值减小),而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增强(Q10值增大),但UV-B辐射增强对麦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改性蒙脱土颗粒吸附直接染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改性蒙脱土颗粒(050823和MMT35)吸附2种直接染料(直接耐晒黑G和直接大红4BE)的吸附特性,并从类分形动力学规律、颗粒吸附染料前后的表面分形特征变化等方面对上述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颗粒对染料的吸附可分为快速的边缘覆盖和缓慢的晶层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染料进入晶层的吸附阶段具有类分形特征.除MMT35-直接大红4BE染料吸附体系外,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的非线性方程、不同形式的线性方程及分形Langmuir模型对其余3个吸附体系(050823-直接耐晒黑G、050823-直接大红4BE、MMT35-直接耐晒黑G)等温线数据的模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非线性方程是获得统一模型参数较好的方法.此外,染料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引力的综合作用吸附在颗粒上,并通过晶层膨胀和开孔作用,使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相应的表面分形维数Ds升高.  相似文献   
995.
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森林结构调整、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构建多功能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安徽南部的岭南林场,选择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M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CF)、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MB)和针阔混交人工次生林(MN)等4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了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森林群落的碳储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次生林树干生物量密度最大,为(67.32±56.57)mg.hm-2,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最小,为(43.79±9.13)mg.hm-2,而马尾松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04±1.49)%。阔叶混交次生林碳储量最高,为(126.47±90.75)mg.hm-2;(2)4种群落类型中,阔叶混交林与马尾松群落碳密度最大,分别为95.67和98.21mg.hm-2,杉木群落碳密度最小,为55.41 mg.hm-2。阔叶混交林中的灌木层生物量碳密度最大,为(17.438±24.627)mg hm-2,马尾松林的草本层和枯落层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分别为(1.326±0.431)、(5.517±2.846)mg.hm-2;(3)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最高,为(10.5±9.8)mg.hm-2,群落地下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应的群落地上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杉木林根茎比(R/S)最大,为0.21±0.01,杉木林群落中的灌木层根茎比(R/S)最大,为1.61±0.11;(4)在阔叶混交林中,株数密度与乔木层、草本层的碳比例正相关。在杉木林群落中,平均胸径、株数密度与乔木层碳所占比例成负相关。除杉木林群落外,灌木层碳含量之比与胸径及密度等调查因子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高凯  秦俊  胡永红 《生态环境》2012,(3):464-469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平均气温达35℃时,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温0.15℃;居住区乔木面积比每增加10%,可降温0.17℃;居住区平均斑块面积每增加100 m2,可降温0.1℃。总体上,居住区的热岛效应随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居住区温度与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这3个指标拟合建立的居住区"热环境指数",可以为航片拍摄获取每个居住区的热环境状况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7.
辽河口近岸海域水体营养物推荐基准值的制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水质参照状态是近岸海域营养物及其响应指标基准制定的关键,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分析确定参照状态并提出推荐基准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以辽河口近岸海域为例,根据1995年~1999年和2003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主要应用频数分析法确定了参照状态,并结合1976年的数据分析,提出了该海域营养物(溶解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及响应指标(叶绿素、溶解氧)的推荐基准值.分析显示,辽河口近岸海域营养物溶解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推荐基准值分别为0.11, 0.19, 0.006, 0.032mg/L;响应指标叶绿素、溶解氧的推荐基准值分别为0.0009, 6.14mg/L.  相似文献   
998.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南京市郊龙王山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进行模拟酸雨试验,以便携式土壤CO2通量观测仪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阶段,4个酸雨强度处理CK(pH值6.4,去离子水)、T1(pH值4.5)、T2(pH值3.5)、T3(pH值2.5)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20±0.21)、(3.34±0.30)、(3.51±0.06)、(2.99± 0.23)μmol/(m2·s),酸雨各处理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显著.由于森林植被生长期季节变化明显,将其分为非生长季1(2~4月)、生长季(5~10月)、非生长季2(11月~次年1月)3个阶段.配对t检验分析各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在非生长季1,模拟酸雨未抑制土壤呼吸作用,T1和T2酸雨处理反而促进了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在非生长季2,也出现了模拟酸雨促进土壤呼吸作用的现象;对于整个观测阶段而言,低强度模拟酸雨处理未显著改变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仅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指数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水平(P<0.01),CK、T1、T2、T3处理的Q10值分别为3.04,2.73,2.83,2.51,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更好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摸底排查,采取针对性措施监管航运公司安全营运,需要对安全管理能力进行分类分级评价。基于表征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能力的分级指标体系,建立安全管理能力分级评价模型。基于熵权和变异系数法的赋权方法,利用α系数检验两种客观赋权法的信度,提出聚合权重并建立安全管理能力的物元分级模型。利用多家航运公司数据确定分级指标的权重,对典型公司分级和评分。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合理反映各公司的安全管理能力,并有利于主管机关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监管效率改善公司安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