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藻类的生长策略和种群生物量,采用单因子实验,以NaH2PO4作为唯一磷源,固定初始磷浓度为0.65 μmol·L-1,选用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分别作为氮源进行批次培养,对比研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不同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当cN/cP为80时,米氏凯伦藻细胞数量增长明显,对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的吸收量分别为51.64 μmol·L-1、29.28 μmol·L-1、42.17μmol·L-1、41.42 μmol·L-1.4种氮源对米氏凯伦藻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别,其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硝酸钠,尿素,亚硝酸钠,氯化铵.  相似文献   
142.
青岛近海底栖多毛类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4月、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柄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底栖多毛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MDS标序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底栖多毛类108种,优势种为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长须沙...  相似文献   
143.
为明确茅尾海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采集了茅尾海流域红树林土壤、堤岸土、河口颗粒物、茅尾海沉积物以及湾外颗粒物等悬浮颗粒物潜在源样品.基于多元统计复合指纹图谱方法,筛选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进而通过贝叶斯混合模型得出五种潜在源对茅尾海悬浮颗粒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Mg、Al、Mn、Pb、Fe五种指纹元素可作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计判别正确率为78%.贝叶斯混合模型结果显示,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河口和湾外输送,贡献率最高达到58.9%和68.6%.其中,靠近河口区域主要受河流汇入影响,其贡献率达到42.2%~58.9%;靠近湾外区域则以湾外颗粒物贡献为主,贡献率达到44.9%~68.6%.各点位的沉积物贡献率均较低,红树林土壤和堤岸土的贡献率都在10%左右.总的来说,由河口汇入和潮汐作用带入的颗粒物是茅尾海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4.
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3个航次调查了湛江湾叶绿素a粒径结构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粒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春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75~4.73 mg/m3,平均值为3.05 mg/m3;微微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62.9%。夏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8.99~37.98 mg/m3,平均值为21.37 mg/m3;小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78.8%。秋季总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2.92~27.85 mg/m3,平均值为6.49 mg/m3,小型浮游植物是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55.7%。平面分布,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呈湾外到湾内递增的趋势;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核心区域最高,口门区域、中部区域和北部区域无显著性差异;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口门区和中部区域比较高,核心区和北部区域比较低。对湛江湾主要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酸盐氮和硅酸盐对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较大,氨氮对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大,而磷酸盐和水温对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较大,而悬浮物和盐度对3个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为科学规划并有效利用矿区及周边土地资源,以某铁矿爆破作业及临近拟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现场开展振动监测并结合修正后的撒道夫斯基公式得出振动速度等参数;针对单次爆破振动情形,依据不同类型建筑物在寿命周期内可正常使用对应的振动速度,得出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针对频繁爆破振动情形,采用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频繁爆破振动下建筑物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单次爆破振动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仅对精密科研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影响,长期爆破微振动会使结构出现“软化”趋势和疲劳损伤,当振动次数超过20 000次时(每天振动2次,约27 a),建筑结构压应力已超过破坏极限应力,从而预测建筑物使用寿命未达到设计年限要求;建议拟规划建设项目的选址距离振动源200 m以上(一般居住或办公用途)或1 km以上(精密仪器设备等用途)。  相似文献   
147.
螺蛳等供试生物能很快地吸收水体中的^137Cs,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吸收过程可用直线方程来表达,螺蛳、喜旱莲子草和金鱼藻可以用来净化被^137Cs的吸收较少,其中稗草和喜旱莲子草较高;由于K^+与Cs^+之间的拮抗作用,帮可用施钾肥方法减少作物以土壤中^137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8.
目前在入海河流等含盐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中有关耐盐沉水植物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研究以从野外筛选获得的一株耐盐性能优良的沉水植物川蔓藻为对象,对其耐盐特性及机制,以及应用于河道氮、磷去除的潜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川蔓藻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在盐度为0~25‰的环境中均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当盐度上升至30‰时,筛选的川蔓藻植株的生长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仍然保持了0.047 d-1的比生长速率.盐度对川蔓藻的氮、磷去除存在一定影响,随着盐度上升,氮、磷去除率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另外,通过转录组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川蔓藻植株耐受高盐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在外界盐度胁迫影响下,川蔓藻植株下调表达基因的数量明显多于上调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表明,盐度胁迫下川蔓藻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集中于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表明,盐度胁迫显著改变了川蔓藻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相关通路的基因的表达.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编码多种抗氧化酶系统中重要酶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川蔓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