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514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在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建立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多效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再用φ(甲醇-二氯甲烷)=5∶95混合溶剂经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φ(乙腈-水)=55∶45作流动相,Shiseido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于222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0 mg·L-1范围内,多效唑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番茄幼苗期施用不同多效唑质量分数50、100、200、600 mg·kg-1,研究在不同处理时间1、6 h,1、2、3、7、14、21、30、45、60 d,多效唑在番茄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变化。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5、0.1、0.5 mg·kg-1时,多效唑在果实、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45%~103.70%、94.52%~98.85%和94.30%~102.10%,变异系数分别为3.69%~5.00%、1.58%~4.53%和1.28%~3.35%。结果表明:多效唑在番茄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当施用质量分数为600 mg·kg-1时,其在番茄植株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8 d;在植株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按照推荐使用的施用浓度,采收时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无残留,证明推荐施用浓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52.
光声光谱火灾气体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体是火灾中最早出现的燃烧产物,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作为判据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火灾探测及预警的早期性。光声光谱技术由于其在气体检测领域的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等优点已成为火灾探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光声光谱技术原理,设计了一套基于光声原理的火灾气体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棉绳阴燃和聚氨酯泡沫明火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浓度(CO)进行了测量,根据光声信号的变化并结合一定的算法反演得到了这两组实验中CO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表明,该探测系统对火灾能够很好地响应,能够满足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953.
选择四氯乙烯(PCE)作为特征污染物,通过二维砂箱实验探究3种介质情景中,污染源区结构特征对Tween 80冲洗去除PCE的影响.采用透射光法监测PCE的运移及去除过程,定量测定PCE的饱和度.进而采用不连续的离散状与连续的池状PCE体积比(GTP)定量表征污染源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CE在含透镜体介质中运移时,运移路径延长,离散状PCE增多.离散状PCE与Tween 80溶液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大,被优先溶解去除,而细砂层上部的污染池的比表面积和接触面积较小,溶解能力有限,远比运移路径上的PCE难以去除.此外,初始离散状PCE较多,GTP较大,有利于池状PCE溶解转变为离散状PCE,PCE去除率增大.因此对于实际污染场地,需要详细分析DNAPLs污染源区结构特征,以助于评估表面活性剂冲洗技术的修复效率及试剂消耗.  相似文献   
954.
纳米银(Ag NP)因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品中,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口服等方式暴露于Ag NP。为了评价这些抗菌消费品中银对成人的非致癌暴露风险,对市面10种日常抗菌消费品中Ag NP和总银含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皮肤和口部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价含银抗菌消费品引起的皮肤及口部非致癌暴露风险。调查结果表明:4种液态抗菌消费品中检测出Ag NP,含量为0.79~57.89 mg·L~(-1),占其总银含量的8.8%~99.1%。其他厂家标注含有Ag NP的抗菌消费品中则未检测出Ag NP。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抗菌消费品的银风险熵为3.6×10-4~6.8×10-1,其中经皮肤暴露的银非致癌风险熵为1.0×10-3~6.8×10-1,经口暴露的银风险熵为3.6×10-4~6.0×10-3,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显著风险;然而,其中1种抗菌消费品中银的风险熵上限为0.86,接近于1,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55.
重庆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形态分析,对区内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水稻土)中的As、Cd、Cr、Pb形态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及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重金属形态构成差异明显,Cr、Pb在各土壤类型中均以残渣态为主;Cd在黄壤、紫色土中以离子态、残渣态为主,其中离子态平均构成在2类土中分别高达37.44%、29.97%.w(可利用态As)和w(可利用态Cr)在紫色土中的平均值分别为0.04和0.96 mg/kg,w(可利用态Cd)在水稻土和紫色土中的平均值分别为0.13和0.09 mg/kg,w(可利用态Pb)在黄壤中的平均值为1.94 mg/kg,表现出较高生物有效性;石灰土中各重金属可利用态总体较低.w(可利用态As)、w(可利用态Cd)分别与As全量(以w计,下同)、Cd全量呈显著正相关;w(可利用态Cd)和w(可利用态Pb)与pH,w(可利用态Cr)与w(有机质)均呈显著负相关.紫色土中w(可利用态Cd)、w(可利用态Cr)和w(可利用态Pb)与各重金属全量、pH和w(有机质)三者显著服从多元非线性对数回归,通过该回归可对研究区紫色土这3个元素的可利用态含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56.
近岸海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MS)测定近岸海水中多种常见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对海水中的PFCs净化富集,用HPLC-ESI-IT-MS/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组分(全氟己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进行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以消除海水基质的影响,8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介于0.50—1.00 ng·L-1,9种PFCs的回收率在71.0%—130.2%之间,能满足近岸海水中多种PFCs检测的要求.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站点的海水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PFCs,说明青岛沿岸海水中已有一定程度的PFCs污染.  相似文献   
957.
镇江市老城区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采集江苏省镇江市老城区的交通区、大市口广场、江滨公园、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等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共54个样品,对其Cu、Pb、Zn、Ni、Cr、Cd、Mn 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交通区Cu、Ni、Cr、Mn、Cd的平均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Zn的含量在文教区最高,Pb的含量在居民区最高.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交通区、文教区两个功能区中Cd达偏重度污染,文教区中Zn也达偏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交通区、大市口广场、文教区3个功能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中等生态危害;江滨公园、商业区、居民区3个功能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58.
基于Logistic回归和NFCA的水资源供需风险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研究多从需水的角度考虑供需平衡,而忽略了供需风险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的角度构建水资源供需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NFCA)的供需风险分析模型。考虑供水的随机不确定性,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多种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风险,结果表明:在1956-2007年的来水条件下,2020年固有风险均为一级风险;利用外调水和再生水后,现实风险中三级和四级风险占75%,一级和二级风险仍然占了25%。因此在降水量很小的情况下,水资源供需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59.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研究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2002—2019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首先结合HM指数和ArcGIS可视化分析研究了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然后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对东盟多数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呈不断加深的趋势,但相互依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西对越南的出口依赖程度明显增加,越南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对泰国和菲律宾的出口依赖程度则明显下降。此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相互往来的航空及港口航线、领土接壤同双边贸易额呈显著正相关,而广西与东盟各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同双边贸易额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0.
含油浮渣作为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若处置不当不仅会危害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针对含油浮渣含油量高及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以处理后渣相中含油率和水相中TOC去除率为技术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破乳剂协助超声-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浮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破乳剂浓度20 mg/L、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固液比1:4、pH值3、Fe2+浓度0.4 g/L、H2O2用量2 mL,此时渣相中含油率达到20.65%,水相中TOC去除率达到45.98%,为含油浮渣资源化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