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四十年来长江源区河流水沙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江源区是指直门达水文站以上长江干支流的广大集水区域,是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通过统计分析直门达站1957-1999年的43a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情况,得出几个基本结论:长江源区年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年径流周期性变化较为明显,径流丰水年,偏丰水年出现最多的年份是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枯水年和偏枯年出现最多的年份是70和90年代,总体上看40年间节径流基本稳定,但90年代比80年代有趋向偏枯的现象;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变化基本同步,年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年径流量的变化,年输沙量也呈弱周期性变化状态,并有趋向减少的势头,近10a直门达站年径流量呈递减的趋势导致了年输沙量呈相应的变化;长江源区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主要集中在5-10月,分别占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87.3%和99%;沱沱河由于径流以冰川补给为主,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国家开发开放长江流域的战略决策效应十分明显,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沿海经济增长重心已由南部转移至中部。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宏观调控在长江流域得到实现,上中下游发展差距有所减缓,中游地区发展较快,农业对经济带的支撑能力有所加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 业政策的选择与实施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制约作用得到缓解。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 也存在许多问题,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3.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文以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峰凸系数(CE)和偏倚系数(CS)对其土壤>0.25 mm团聚体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及其最佳评价指标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含量、GMD及MWD均表现为耕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林和草的种植有利于促进土壤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其土壤1~5 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显著(53.90%~80.20%),结构非均匀性明显(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土壤尤为突出);而耕地土壤0.25~1 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较大(约81%),结构呈均匀性;林地和草地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团聚体优势粒径逐渐变小,结构差异逐渐减弱,该趋势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较为缓慢,而耕地在整个剖面上均呈优势粒径较小,结构均一;GMD和CS可较好地衡量整个剖面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而PAD可更好地描述0~20 cm深度。  相似文献   
34.
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大姚县土壤和岩石中青石棉矿物引起的农村大气环境石棉纤维浓度进行分析测定,并利用总癌症、肺癌和间皮瘤分析模型对大气环境石棉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姚县农村大气石棉纤维平均浓度为0.003 75 f/mL,最大浓度达到0.029 7 f/mL,表明其大气环境已经受到石棉纤维的普遍污染.环境石棉纤维污染的总癌症风险、肺癌风险和间皮瘤风险分别达到86.3×10-5、291.48×10-5和7.1×10-5,表明大姚县农村大气环境石棉纤维污染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当地居民对环境石棉纤维的暴露为终生暴露,因此年龄越大的人群的总癌症风险、肺癌风险和间皮瘤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5.
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变形通常进入非弹性阶段,特别是不规则建筑结构,由于平动与扭转耦合效应使之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更为复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当前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本文着重探讨了建模、刚度偏心、质量偏心和强度偏心等因素对不规则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对不规则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做了简要评述,指出文献中存在分歧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以便为更深入地开展不规则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6.
北大园区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1997年3~5月,对北京大学校园区内多处师生住所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房屋内总VOCs浓度在220~2000μg/m3范围内;通风条件、季节变化、人为活动对室内VOCs浓度水平起着重要影响。室外空气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室内VOCs浓度高低:室内多种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自于室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其贡献率为76%~92%。   相似文献   
37.
长江源区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功能区划是近年来我国着力建设的一个新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框架。首先简要讨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性质,指出生态功能区划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地理框架。与生态区比较,生态功能区强调人文活动对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影响,并反映人类的价值判断。生态功能区划的最终目的是以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尺度原则为基础,在不同尺度水平上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以长江源区为例,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的实证分析。其基本认识是,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边界划分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系统描述和评价;在确定主导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最后讨论了按照生态系统原理对长江源生态功能分区进行管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38.
甲醛生产过程中需要并产生大量的热能,在清洁生产思想指导下对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将急冷器改为甲醛余热炉,新增尾气炉将原对空排放的尾气燃烧,并利用两炉产生的热能生产蒸汽供生产中使用,新增的玻璃钢冷却塔使部分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9.
40.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8-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8年到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上海、江苏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浙江从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3)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