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基于地面试验,利用土壤蒸发计算公式求算土壤水汽阻力的反推法,论文对土壤表面阻抗进行了估算,并研究了土壤表面阻抗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反推法所需参数土壤蒸发量由称重法获得,空气实际水汽压由观测的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数据计算而得,土壤表面饱和水汽压由观测的土壤表面温度计算而得,空气动力学阻抗由观测的涡度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面阻抗与土壤质量含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即土壤表面阻抗随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由此说明通过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表面阻抗是一种新的可行途径。另外,在计算过程中也发现空气动力学阻抗的准确计算是应用反推法获取土壤表面阻抗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给此方法带来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较大的空气动力学阻抗误差甚至会使土壤表面阻抗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22.
竹炭固定床-聚氨酯流化床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研制了产泥率少的片状竹炭固定床-聚氨酯切块流化床一体化反应器,在保证流化床高浓度微生物的同时,维持竹炭固定床的好氧,兼性厌氧,以实现污泥的原位分解.试验采用南京林业大学紫湖溪生活污水,COD为140—170 mg·L-1,TP为1—2 mg·L-1,TN为35—45 mg·L-1,氨氮25—30 mg·L-1,SS为35—40 mg·L-1.反应器在第30 d启动成功.稳定的运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时,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COD、TN、TP、氨氮的浓度分别为19 mg·L-1、7 mg·L-1、0.47 mg·L-1、4.5 mg·L-1,去除率达到87%、76%、72%、84%,出水中各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经竹炭固定床处理的出水SS浓度很低,长期维持在14 mg·L-1左右,二沉池出水中的SS平均浓度为12.7 mg·L-1,整个反应器对二沉池依赖性较小.  相似文献   
23.
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中碳、氮淋失降低土壤肥力,污染水体环境.为探究不同施肥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影响,本试验依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114°53’E,26°48’N)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控制试验,选用负压法采集土壤溶液,研究秸秆还田(ST)、有机肥(OM)、化肥(NPK)对土壤碳、氮淋失状况及时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施用NPK使土壤中NH+4-N(1.2 mg·L-1±0.1 mg·L-1)淋失最严重,施用OM使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碳(DOC)(27.3 mg·L-1±1.6 mg·L-1)淋失最严重,且土壤中DOC和NH+4-N均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淋失最严重(P<0.05);2施用OM与NPK可以增加稻田红壤中NH+4-N、DOC、总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且施用NPK增加TN效果最显著,施用OM增加SOC最显著;3土壤渗漏液中DOC含量与稻田红壤中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渗漏液中NH+4-N含量与稻田红壤中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4.
刘鹤  刘鑫  吴文瀚  王博 《环境工程》2014,32(6):148-152
作为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水泥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业已成为水泥工业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源头削减、废物综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资源产出、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排放及产品质量五个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利用AHP-BP(层次分析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建立了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引入制约因子概念,并结合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探讨研究对象下一步开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5.
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鑫  向伟  司炳成 《环境科学》2021,42(6):2817-2825
渭河和泾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流,了解这两个流域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Piper图、Gibbs模型、Na端元图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解释了两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特征与差异.并利用WQI法、Wilcox图、USSL图和Doneen图等方法,评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饮用和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均以淡水为主,呈弱碱性;除Na+外,渭河流域地下水离子浓度整体上均大于泾河流域;两流域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Na+;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50%,而泾河流域以HCO3-Ca-Mg和HCO3-Na-K为主,各占32.5%.渭河和泾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均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其中又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其次,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受到工矿活动的影响,且农业活动中化肥的施用也是其重要的控制因素;此外,渭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到了明显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而泾河流域有些地区却并不明显.对于饮用水水质评价而言,两流域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且泾河流域地下水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根据SSP、SAR和PI指标对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评价表明,研究区部分地区地下水不能直接进行灌溉,否则会造成盐害进而引起抑制植物生长,南部的水质优于北部;此外,3种灌溉水质评判方法均表明泾河流域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本研究能对渭河和泾河流域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并为黄土高原主要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水质管理及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了进一步认识大气气溶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基于2017年Aqua MODIS C006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CERES SSF Aqua MODIS Edition 4A数据集的地表短波辐射以及地面观测太阳辐射数据,对2017年新疆地区AOD和地表太阳辐射年变化进行研究,并以沙尘和人类活动气溶胶丰富的南疆典型地区喀什为代表城市,采用AccuRT辐射传输模式定量化研究晴空时气溶胶对地表短波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表太阳辐射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和田站的5月,为441.62 W·m-2,最小值出现在乌鲁木齐站点的12月,为37.03 W·m-2;CERES/SSF地表短波辐射资料与地面观测结果相比,阿克苏站、焉耆站和伊宁站的差距最小,喀什站和若羌站全年存在高估现象,其他站点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低估现象.②2017年新疆地区AOD格点平均的年均值最小值为0.0175,最大值为0.4610,南疆地区的AOD整体高于北疆地区;2017年AOD格点春夏季的AOD均值分布与全年均值分布特征相似,其中春季的AOD高值区区域面积高于其他季节.③根据AccuRT计算,当AOD由0.05增加为0.56时,四季的地表向下短波总辐射均呈下降趋势,夏季下降幅度最大,由923.02 W·m-2变化为677.61 W·m-2,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下降幅度最小.AOD的减少变化导致的地表向下短波总辐射通量、直射辐射通量和散射辐射通量变化敏感度明显高于AOD增加所导致的变化敏感度.  相似文献   
27.
<正>随着“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在全国势如破竹,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一场前所未有、全新的现代技术革命。对此,基层公安派出所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做好这一“必答题”。本文说明了数字派出所建设意义及建设新阶段、新模式,探究了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需求,分析了企业在赋能数字派出所建设中的发展机遇,介绍了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通达)数字派出所建设实践,并探讨了数字派出所未来建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正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欣欣向荣。在本轮智慧城市建设中,AI+(人工智能)安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是AI+安防布局的最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安防行业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本文以一名安防企业从业者的角度,从演变的过程和见微知著的角度来对上述这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9.
柴康  刘鑫 《灾害学》2020,(4):206-209
当下综合管廊灾害防护相关的研究十分匮乏,为此,该文设计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综合管廊多灾种耦合预测模型,先采用基于可变模糊聚类的综合管廊灾种样本聚类方法,将综合管廊中多个类型的灾种样本实施聚类;然后基于聚类后的灾种样本,通过基于模糊数学的多灾种耦合度模型,获取多个灾种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采用多灾耦合致灾风险预测方法实现综合管廊多灾种耦合预测。  相似文献   
30.
在系统分析淤泥质海岸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岸滩冲淤变化特性、岸滩资源利用现状、利用潜力以及泥沙淤积对港口航道造成的资源损失,通过成本型、效益型两大类共16个指标,构建了适合淤泥质海岸资源状况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实现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综合评估。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江苏省南通市沿海的围填海活动对海岸带资源影响的评价系数,计算结果为0.596,表明南通当前的围填海开发活动已经对当地的海岸带资源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今后的沿海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海岸带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