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采用分功能区监测布点的方法对校园各功能区人群密集地点的噪声污染等级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探明大学校园内各功能区人员密集时噪声所能达到的最大声级,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人流密集状态下,校园内的各测点噪声等级均在60dB以上,处于噪声超限状态.故虽然校园内各测点全天的等效声级不超限或基本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要求,但实质上校园声环境却时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2.
关于建立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是顺应国际趋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开展低碳标志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初步设计中国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框架,并根据中国的自身特点提出推进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若干建议,为推进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硝化液回流比对悬浮载体流化床TN去除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载体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反应器.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特点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悬浮载体流化床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液回流比对反应器去除COD、NH+4-N效果影响不明显,对TN的去除效果则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4.
台风风场模型的研究对于台风风场极值风速、巨浪的精确预报以及与之相关的灾害评估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系统介绍了Kepert提出的台风风场线性解析模型和Foster提出的基于相似理论求解的半解析模型。在Kepert解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沿高度变化湍流扩散系数模型和受速度影响的拖曳系数模型,用半解析的方法对风场进行求解。借助Dropsonde现场观测台风风速剖面数据对本文提出改进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利用三种理论模型对实测海上台风表面风场进行模拟,与H*wind风场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别,并定量分析不同模型对台风表面风场特性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5.
通过改变超声时间、超声密度和水解时间,研究污泥厌氧水解过程中SCOD,NH3-N和TP释放量,最终确定最佳的剩余污泥预处理条件和水解时间。得到的试验结果如下:当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频率为20~25 k Hz,超声密度为1.6 W/m L,超声时间为15 min,污泥水解1 h时,污泥的释放达到最佳,此时SCOD溶出率高达45.55%,而NH3-N和TP释放量较低,该预处理条件下获得的污泥水解上清液为污水厂提供了有利的补充碳源。  相似文献   
26.
随着高效、低毒溢油分散剂的研发,分散剂已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溢油事故的快速处理中。国内关于溢油分散剂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或者只是局限于喷洒分散剂后短时间内的研究。因此,对分散剂及其处理油在海上行为的认识相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而言仍然滞后。基于目前分散剂的研究现状,文章综合分析了溢油分散剂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典型环境下的效果,并且从这3个方面对分散剂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明确溢油分散剂的研发方向、科学使用和准确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快速监测油田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因此采用TL-1(A)型污水CODCr速测仪进行加热催化消解,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CODCr,实验中进行了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及Cl-影响实验,并与标准的重铬酸钾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说明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重现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对同一产品的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法非常一致。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油田废水中的CODCr监测。  相似文献   
29.
环境质量是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大范围的严重空气质量问题,雾霾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关于雾霾的成因及其影响和防治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旅游城市饱受雾霾的困扰,雾霾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并成为当前旅游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新问题。北京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揭示雾霾对北京作为目的地旅游市场需求的负面影响,对于丰富雾霾影响的认识以及深化旅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问卷星和微信平台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通过滚雪球方式获得了大数量较高可靠性的样本数据,研究了京外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决策行为倾向,分析了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感知的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在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亲友的口耳相传以及亲身经历等渠道的综合影响下,大陆居民对北京的雾霾及旅游健康风险、旅游体验风险均有十分强烈的感知;2在雾霾的持续困扰下,北京国内旅游需求减弱,市场增长速度放缓,同时也加剧了北京旅游市场的季节波动;3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更加敏感,雾霾严重地区的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感知强度明显大于雾霾不严重地区的居民,雾霾严重地区的居民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也更加排斥北京。  相似文献   
30.
中韩两国乃至整个东北亚都面临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交流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合作的热点议题. 为共同应对雾霾挑战,2019年以来,中韩两国通过密切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合作机制创新、共同平台建设、旗舰项目打造、互助联合研究等为主体的务实高效的合作范式,打破了双方在组织、地域、学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五大壁垒”,实现了政策、技术、数据、信息、成果等共享,助力了两国空气质量改善,也推动了东北亚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提供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宝贵经验. 本文在分析阐释2015—2019年中韩两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2019—2021年中韩大气领域合作进展和成果,以及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复制性的合作范式,阐明双方在提升两国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切实回应社会关注问题实现增信释疑、支撑多边环境外交等方面的合作成效,并基于东北亚大气环境治理需求和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展望和建议,建议未来两国应持续打造和推广中韩大气领域双边合作范式,积极推动建立“中韩+”环境合作新格局,为东北亚乃至全球大气环境治理贡献中韩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