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7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我国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以及15年的环境保护目标,即到2000年,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12.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件有意义、有影响的大事,因为一个拥有世界1/5多人口的国家和民族,选择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途径,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决策,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编者按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环保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时刻,全国环境保护厅局长会议于1995年12月17日至20日在张家港市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  相似文献   
11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循环经济年鉴》编委会主任和主编解振华为《中国循环经济年鉴》撰写“前言”,回顾总结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现本刊全文刊载,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15.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1月7日,主题为"构建共谋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解振华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是做好"水资源保护"这篇大文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绿色低碳转型。我刊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6.
一、一年来环保工作取得的进展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工作一截止1999年11月底,全国11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规定指标。全国工业污染企业达标率达到74%,重点企业达标率为56%。天津市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东部地区5个省市工业污染源达标率超过80%,中西部地区3个省市达到70%以上。有28个环保重点城市实现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9个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8个城市的地面水和空气质量均实现了按功能区达标。11个模范城市实现“双…  相似文献   
117.
监测站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全面的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加强,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也挨过批评,批评的本质就是重视。最近我到了内蒙、辽宁、山东、吉林、上海等地,各地的局长都讲,监测站在说清环境质量和“一控双达标”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像内蒙应用遥感技术,对全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作了全面的分析,长春市和北京市对空气中TSP的构成作了来源解析。这些事做得很好,有利于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管理。监测总站的工作进步也较大。8月份以来,他们连续地把全国的、上海市和北京市近十年来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利用多媒体做了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