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垃圾先热解再焚烧 ,并利用 3种典型的固体有机废弃物 (木类、纸张、塑料 )的热解物为原料制备中孔活性炭的垃圾综合利用新工艺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孔结构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 3种废弃物热解物为原料完全可以制得中孔发达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82.
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岛大沽河河口的泥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和32号柴油为吸附质,以此来研究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特性。首先分析了水中分散油的浓度分布特点,提出了计算平衡浓度下吸附量的公式,然后分析了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本文的研究为揭示水环境中石油污染机理、评价溢油对水环境的影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83.
水面有限长油膜下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周虎  尹海龙 《交通环保》2000,21(3):10-12,44
在所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解的合理性,讨论了与可对比解析解的一致性,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解对河流、水库、海洋事故溢油引起的水体油污染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南京玄武湖和河海大学东湖为例,采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SMT分级提取法测定湖底沉积物和上覆水中总磷和各形态磷含量,以探究不同的湖底沉积物与水体中磷含量的分布及其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湖底沉积物中磷含量受人为作用、植被情况、水力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OP含量远高于IP含量,IP中以NaOH-P为主体,约占40%~50%,HCl-P含量较少但更稳定,不易被固定吸附;上覆水体中TP含量与湖底沉积物中TP、AdsP、NaOH-P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OP和HCl-P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交换过程中以活性磷占主要交换量。该研究表明湖底沉积物磷负荷与水体磷含量密切相关,为从内源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采用马尔文Spraytec型激光粒度仪和液体燃料爆炸性能评定装置,分别测定微乳化柴油在不同喷雾压力下的雾化特性和燃爆特性,采用液体燃料持续燃烧性能测定装置测定微乳化柴油在无约束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并与-10号军柴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喷雾压力的升高,微乳化柴油的雾化粒径逐渐减小,最大爆炸压力呈上升趋势;相同喷雾条件下,微乳化柴油相比-10号军柴雾化性能和爆炸猛烈程度均有所下降;无约束条件下微乳化柴油相比-10号军柴持续燃烧时间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微乳化柴油的防火防爆安全性优于-10号军柴。  相似文献   
86.
水库水质预测的解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水库恒定时间连续污染源输移扩散特征的分析 ,在其简化条件下求得一维水质模型方程的解析解。结合河道型水库断面几何参数的沿程变化规律 ,给出了 2座水库沿程BOD5浓度分布 ,并分别将解析计算结果与相应水库的一维水质数值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 ,沿程BOD5浓度分布吻合良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7.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和降解污染物两个方面)或植物固碳单一方面,而没有考虑植物降污固碳的双重效益.为挖掘植物的碳中和效应,从碳中和植物入手,深入阐述碳中和植物的降污固碳效应及其进展,评估碳中和植物与其他生物(比如动物、土壤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的降污固碳潜力,并对碳中和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系统协同耦合降污固碳效应的机制进行探究.最后,对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88.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进行了界定;利用GIS技术的网格剖分法建立了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提出了基于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数据库,实现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通州区内部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由城区到远郊,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伴随城区不断发展,影响范围的扩大,预测通州区到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9.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黄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样品中16种元素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法揭示其来源,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Ca、K、Mg、Na为黄石市大气PM_10和PM_2.5中的主要元素;Cu、Zn、As、Cd、Pb等元素富集程度极大,主要来自人为源;黄石市理工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别为6510.2和6570.5,下陆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的RI分别为10825.2和12553.4,两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均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0.
加油站气液比检测方法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液比(A/L)是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利用A/L测试仪、光离子化VOCs检测仪和油气排放因子测试装置,研究了不同A/L检测连接方式对A/L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暴露浓度、油气排放和油气回收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连接方式和是否预先向检测油桶注油会导致A/L检测结果不一致,如果油桶与流量计不连接,A/L检测值将是实际A/L的1.04倍,当按照A/L=1.00~1.20调整加油枪A/L时,实际A/L将在0.96~1.15之间;按照国标GB20952-2007连接方式检测A/L可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约80%的加油油气排放,夏季检测人员暴露油气浓度将由451×10-6(体积浓度)下降至91×10-6(体积浓度),油气排放因子将由1 056 mg/L下降至242 mg/L,更可减少因油罐吸入空气造成额外的汽油挥发排放,但不能减少倒油油气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