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PRB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可渗透反应墙(PRB)的概念、结构、反应机理,按照处理不同的污染物和反应介质对PRB进行分类,并对此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当前PRB技术在修复地下水污染中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以紫外光为光源,纳米TiO2为光降解催化剂,研究了溶液pH值、酸性大红初始浓度、TiO2投加量、光照时间及曝气量对酸性大红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对酸性大红光降解的适宜条件为:溶液pH值2.5,酸性大红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TiO2投加量1.25g/L和光照时间150min,充分曝气。在此条件下,酸性大红的降解率达74.41%。处理后该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亚铁盐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不同的药剂投加条件下,通过对重金属的浸出系数和形态分布分析,研究了亚铁盐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结果显示,单独投加亚铁盐时会导致污泥pH值降低,投加5%的硫酸亚铁时,污泥pH值由6.5骤降至4.4,污泥中锌和镍的浸出系数分别达到了363.3%和118.3%.投加亚铁盐辅助氢氧化钙稳定化污泥,能够将污泥pH值维持在偏碱性的范围内,且重金属的浸出系数显著降低.当投加15%的硫酸亚铁和7.5%的氢氧化钙时,锌和镍的浸出系数分别为11.5%和24.1%,污泥pH值为8.4.单独投加氢氧化钙可以有效地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但会显著提高污泥的pH值,不利于污泥的后续资源化.在相同pH值条件下,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钙同时投加的稳定化效果比单独投加氢氧化钙要好.重金属的形态分析表明,锌、铜和铅的稳定态增加,但镍、总铬和镉的不稳定态增加.  相似文献   
994.
纳米ZnO粉体吸附非标柴油有害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用纳米ZnO粉体对非标柴油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在投加粉体量为非标柴油质量20%,研磨时间为8h的条件下,氧化锌粉体能有效吸附非标柴油中有害物质,通过ICP分析发现,纳米ZnO粉体对Ca、Na、Pb等有较强的吸附效果,第一次吸附量分别达到15.236mg/g、8.506mg/g、2.06mg/g,平均吸附率分别达73.41%、80.76%、70.14%;粉体的SEM和IR分析表明,纳米级粉体具有优越吸附性能主要是因为其具很高的比表面能以及粉体表面含有羰基、羟基等多种官能团;取吸附后粉体经环己烷洗涤,在300℃下煅烧后进行X射线和EDS分析,并重复吸附实验发现,粉体吸附性能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995.
以水力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试验研究序批式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动态生物膜滤饼层阻力、凝胶层阻力以及膜基材固有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序批式反应方式导致动态生物膜各部分阻力及相应贡献率有明显的变化;动态膜处于浸没状态时,阻力主要来自滤饼层,贡献率为52.4%,出水过程中随着膜组件逐渐露出水面,动态膜总阻力依次变小,滤饼层阻力减小,贡献率最终降为5.46%,而凝胶层阻力却增大,贡献率增至44.9%,完全出水时,膜基材固有阻力成为生物膜主要部分,贡献率为69.1%;MLSS在4 700~9 400 mg/L范围内,动态膜阻力基本保持稳定;高气水比和低污泥浓度可以显著降低动态生物膜运行阻力。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三频信标高精度探测的特点,开展了部分比较和模拟工作,结果表明采用三频信标获得的TEC精度高于双频信标。电离层CIT成像的结果显示,采用三频信标能够探测出较小尺度的电离层扰动,而双频信标对小尺度扰动的探测结果往往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997.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政策,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已经成功地演进为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这被认为是最接近市场经济的环境管理手段。在国内,排污权交易也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自1988年以来,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先后试点了排污权交易,但多停留在补偿政策,很少有关于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的尝试。在政策设计的技术层面,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设计框架。为此,在区域清洁激励市场计划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渐进式减排战略指导下的总量控制型排污权交易计划,分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两部分,提出了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结构设计框架。这有助于合理进行排污权初始分配。  相似文献   
998.
饮用水是人体暴露重金属的重要途径之一,准确评估人体经饮用水暴露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对其采取有针对性地健康风险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并准确识别兰州市西固区人群经饮用水途径对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5年7~9月(非采暖期)和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暖期)开展现场入户调查,采集当地0~5岁和6~17岁儿童的饮水和用水样品,并开展人群饮用水行为模式问卷调查.通过饮水和用水中Cd、Cr、Pb和As的浓度分析,结合儿童饮用水暴露行为模式特征,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儿童饮水和用水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水体中Cd、Cr、Pb和As的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用水重金属的浓度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而饮水较小.饮水和用水中4种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水平范围分别为2. 82E-08~2. 43E-02和7. 55E-09~3. 62E-05,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但饮水中重金属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均高于用水.同一时期0~5岁儿童用水重金属暴露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6~17岁;而0~5岁儿童饮水中重金属暴露的致癌风险低于6~17岁,非致癌风险却高于6~17岁.研究表明该地区饮水/用水重金属暴露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精细化的暴露评估方法可减少健康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电化学技术对硝酸盐氮的去除作用,本实验以TiO2纳米管(TiO2-NT)为基体,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Bi-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Bi-TNA).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涂层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电流密度、pH、初始浓度对硝态氮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转换、总氮去除及氮气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Bi-TNA电极对硝态氮去除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水平下,最佳操作条件为:硝态氮浓度为50 mg·L-1,电流密度为30 mA·cm-2,pH值为8.5.Bi-TNA电极对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WRF-CMAQ模式模拟广东省2021年3月25~27日区域O3污染过程,模拟效果良好.在珠三角范围内O3污染消退时,韶关市出现了异常O3污染.以韶关为主要关注对象,针对珠三角地区向韶关的O3输送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CMAQ模式中的过程分析(PA)与来源解析(ISAM)对污染传输与发展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3月25日珠三角地区产生的O3污染气团在高空残留,25日夜间至26日上午输送至韶关并下传,高空水平输送至韶关上空的O3有66.1%下传,物理输送过程起主导作用;26日来自广州、东莞、清远、佛山的O3比25日增加了12倍,区域输送是韶关市异常O3污染的主要贡献,广州市与东莞市是区域输送的主要源地;韶关市地处盆地,易受到域外输送影响,O3污染防治应注重区域的协同减排,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