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416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675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典型潮滩年周期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6月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逐月滩面高程测量结果,并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逐日观测资料,对潮滩的短周期冲淤变化过程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潮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冲淤循环规律,呈现“洪淤枯冲”的变化特征,其垂直冲淤量与同期提前一周长江大通径流量呈较好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1;②“碧利斯”台风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cm,最大蚀深20.2cm,其侵蚀量占年侵蚀总量近五成;③有人工抛石堤庇护的潮滩相对于自然潮滩,其冲淤变化量值和幅度均较小,而其相对高程与悬沙浓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变幅大,表明人工抛石堤具有一定的保滩功能,但其同时也改变了潮滩自然发育演变过程和规律。分析认为:上述潮滩年周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在人为因素影响基础上,暴风浪和流域来水来沙综合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2.
杜玉许  杨延美 《安全》2006,27(3):45-47
3培训教学方法方面 安全培训工作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简单、一成不变的教育形式就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在培训教育工作中必须注意形式的多变与新颖.必须改变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多年一贯制的安全培训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胜利油田集输公司压气站轻烃放空系统全密闭改造的必要性、改造方案 ,以及改造后对安全环保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许显荣 《安全》2012,33(7):58-60
正高空作业人员每天都在高空作业,脚下踩着鹰架或吊篮,能够保护自己生命安全只有腰上一条安全绳。但这条安全绳索对高架上工作者而言,究竟是保障还是另一个更大的生命危害?穿梭于狭小操作空间,手里抓着重物,稍一转身不留神,就会勾中身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危险性SPA-Markov链评价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系统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价及预测,为管理者提供更客观的、可靠的管理依据,将集对分析(SPA)理论和马尔科夫链相结合用于城市埋地燃气系统的动态评价中。针对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集状态评价和预测分析于一体的城市埋地燃气系统动态危险性评价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SPA的多元联系数对系统的危险等级进行划分,运用马尔科夫链的遍历性,并将结果与集对势相结合,预测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系统最终的危险水平。  相似文献   
996.
以典型工业城市湖泊——青山湖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月对其进行取样监测,研究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常规理化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化探讨青山湖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全湖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Ⅳ区(34.00μg·L~(-1))Ⅱ区(32.96μg·L~(-1))Ⅲ区(32.85μg·L~(-1))Ⅰ区(21.46μg·L~(-1)),整体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主要相关因子为T、pH、NH_4~+-N和Pb;PCA排序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水质因子主要包括T、pH、DO、Zn和TP;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叶绿素a含量与NH_4~+-N相关关系显著;综合而言,水温、总磷和Zn分别为藻类生长和分布驱动、限制性和毒性因子.因此,应当长期监测水温的时空序列变化,采取外源性营养盐削减措施,高度关注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可为湖泊富营养化阻控和生态安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全面认识国内船舶碰撞研究的整体现状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2000—2016年506篇船舶碰撞学位论文和1957—2016年1 620篇期刊论文,使用科学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产出主要集中以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为核心形成不同的研究团队。关于船舶碰撞的学位论文主要集中在AI、船舶避碰、数值仿真等方面,期刊论文的热点主要分布在船舶避碰、碰撞事故、碰撞危险等方面。整体来看,2000年以后学位和期刊论文在研究上的趋势是相近的,都在关注AI、数值模拟方法和碰撞责任主体等方面的避碰主题,近期新兴的研究更加关注在一些船舶碰撞微观的层面。  相似文献   
998.
我国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首次提出加油站安装油气处理装置,但是部分油气回收从业人员对油气处理装置的作用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通过对美国加州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阐述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的作用,并对油气处理装置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现状进行全口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油气处理装置是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控制Stage Ⅰ(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或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系统)和Stage Ⅱ(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或第二阶段油气回收系统)工作时埋地油罐压力增加所导致的无组织排放,但它不能取代Stage Ⅰ.②2016-2018年北京市油气处理装置NMHC(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为5.43、3.67和2.30 g/m3,达标率由98.5%升至99.7%;春、夏、秋、冬四季NMHC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68、3.13和1.64 g/m3,其中夏季NMHC排放浓度最高;"吸附"和"冷凝+膜"处理效果略优于"膜分离".③2017年北京市油气处理装置NMHC排放浓度相对于排放标准(≤ 20 g/m3)的达标率为97.6%,NMHC排放浓度≤ 10 g/m3的比例为90.4%.研究显示,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是埋地油罐压力控制装置,为减少油罐及其附属设施的无组织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地下水灌溉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碳库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区域尺度上地下水灌溉对农田土壤碳库转化的作用机制,选取华北平原高灌溉定额区、低灌溉定额区及无灌溉背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深度0~700 cm剖面范围内碳含量及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源解析技术,采用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评估地下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土壤碳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地下水灌溉对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碳(SIC)储量,具体趋势表现为无灌溉背景区(43.8 kg/hm2) < 低灌溉定额区(46.9 kg/hm2) < 高灌溉定额区(79.9 kg/hm2);垂向剖面数据进一步显示,灌溉区与无灌溉区碳密度在土壤深度100~300 cm处存在显著差异(p < 0.01).②碳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相关分析表明,无灌溉条件下SOC和SIC间转化关系较为明显;而在地下水灌溉区SOC与SIC相关性较弱.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DIC)输入成为灌溉区土壤无机碳库的主控因素.③稳定碳同位素源解析表明,SOC以C3植物来源为主,无灌溉区DIC主要来源于SOC转化,其占比在10.6%~25.8%之间;灌溉区DIC则主要来源地下水灌溉,占比范围为74.0%~89.8%.研究显示,地下水灌溉外源输入的DIC显著提高了SIC的储量,对区域土壤碳库组成及转化过程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北运河流域沙河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运河流域沙河水库为研究对象,选择19个点采集表层(0~20 cm)沉积物,并选择其中3个点采集沉积物柱芯,分析沉积物中As、Cd、Cu、Mn、Ni、Pb、Zn共7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合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区域重金属与北京土壤背景值相比富集倍数均值排序依次为点源污染区 > 库心区 > 库下游 > 南沙河 > 库上游 > 北沙河,分别为2.57倍、2.06倍、1.97倍、1.95倍、1.87倍、1.85倍;库心区和北沙河入库口的柱状样呈现随深度变化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污染评价结果显示,As为中度或偏中污染,其余重金属无污染或污染较轻,所有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为轻度生态危害.As、Cr、Cu的形态多为残渣态,生物有效性低,Mn、Zn虽含量较低,但生物有效性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推测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污染来源相似,主要由外源混合废水输入,并且沉积物中重金属与营养盐及有机质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可能均来自点源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