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粗糙集的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克服传统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不能解决的评价指标和事故的映射关系、定权和变权、随机性和模糊性等问题,围绕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建立施工与运行相耦合的安全评价指标。通过引入粗糙集理论,将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事故原因数据化,利用粗糙集理论简化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确定最小评价指标集及耦合权值,使得无规律的给定的数据具有研究的价值,从而使得评价方法具有近似函数的功能,达到从定权向变权科学的过渡。结果表明:利用粗糙集理论可以确定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指标权重,有效降低安全评价成本,对于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技术需求,建立一套中试规模"厌氧/缺氧/短时好氧-曝气生物滤池(A2/O-BAF)工艺",重点研究了反冲洗对BAF单元出水水质的影响。BAF池反冲洗周期为5~7 d,反冲洗方式为"气冲-气水联冲-水冲",其中,气冲10 min,气水联冲3 min,水冲3 min;该模式具有反冲洗时间短、反冲洗用水量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反冲洗过程中,反冲洗水的SS、COD、氨氮、总磷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说明滤料层截留的悬浮物和老化生物膜得到充分冲洗。在反冲洗1~2 d后,BAF单元出水水质恢复正常。实验表明:在该设计反冲洗模式下,可保持A2/O-BAF工艺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3.
针对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热点,研究中试规模试验条件下应用自主呼吸生态滤池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主呼吸生态滤池技术对COD、TN、NH3-N、TP和SS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22±4.28)%、(66.13±6.58)%、(84.25±4.87)%、(94.23±0.67)%、(89.07±1.35)%。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采用填料分层填装、自主呼吸系统、间歇式运行方式等工艺设计,互相耦合,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4.
用物化法处理卷烟厂综合废水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卷烟厂废水的特性,采用气浮加过滤,并在调节池辅以射流曝气的处理工艺,对郴州卷烟厂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实践证明,污染物的去除率达85%~95%,满足了达标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利用江苏省6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2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定义了霾时概念,讨论了重度、中度、轻度及轻微霾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霾灾害特点,以区县为评估单元,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选取中度霾时数、重度霾时数、水域面积、植被面积、人口密度、公路里程、公共财政支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等8个因子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于GIS分析工具,进行了霾灾害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36.
针对国内环境技术评估以定性判断为主,缺乏综合评估方法的问题,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和氮肥工业氨氮减排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氨氮减排的氮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估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氨氮减排技术进行评估,同时给出了该评估方法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37.
壬基酚和双酚A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同时降解壬基酚(NP)和双酚A (BPA)的菌株NB-1.根据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和菌体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菌株NB-1为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菌).通过摇瓶试验进行了菌株降解条件的优化和降解特性的探索.结果表明,菌株NB-1降解NP和BPA的最佳条件为:醋酸钠投加量为20 mg·L-1,温度为32q℃,pH值为8,接种量为2%,在该条件下,对菌株降解不同初始浓度NP和BPA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降解反应前36 h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NP和BPA降解的最适初始浓度为10~20 mg·L-1,当底物浓度均为10 mg·L-1时,NP和BPA的去除率分别为54.2%、44.7%,BPA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当底物浓度均为20 mg·L-1时,NP和BPA的去除率分别为56.4%、40.2%,此时NP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8.
双氧水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公司双氧水装置原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 ,找出处理后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并针对主要原因 ,提出对原有处理工艺进行改造的主要措施 ,以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确保改造后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9.
使用1996-2006年共11年南京、淮安、徐州、赣榆、射阳、东台、吕泗、溧阳8站大雾持续时间、气温、湿度、风速等资料进行周末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并和风速、相对湿度的周末效应相一致,即在周末风速较小、湿度较大。通过对2001-2006年南京市用电量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在周六、周日陡然下降,在周一大幅上升,表明人类活动具有7天的短周期循环,同时发现大雾持续时间和用电量的周末效应是一致的,说明人类活动和大雾持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使用南京市2001-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资料进行要素周末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持续时间也与气溶胶浓度存在着的显著的周末效应相一致。文章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周末气溶胶浓度增大,从而使大雾在周末持续时间延长,影响人类生活,体现了人类活动和高影响性大雾天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0.
据文献表明,人类40%以上疾病是因室内空气污染而引起的。人的一生中大部份时间又是在室内渡过的。因而对室内环境的研究更有意义。在发现甲醛、石棉、氡、多氯联苯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室内空气重要的污染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