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社区环境污染来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谌柯  粟斌  谌敦伦 《四川环境》2003,22(3):80-82
本文研究了处在城市中心的四川师范学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生态问题。针对废水、废气、城市生活丧圾等问题提出了防止环境恶化建设美好生态园区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2.
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结果表明:(1)在动态条件下,PRB中试系统中COD、NH4+-N、NO3--N、TN、TP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而增加。当HRT为7.00h时,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59.4%、26.9%、76.6%、62.2%、82.0%。HRT的延长使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也得到部分降解,PRB中试系统中铁屑及新生态的[H]、铁离子的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可生化性。(2)PRB技术对COD、NH4+-N、TN、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反应区前半段,而且PRB中试系统中COD、NH4+-N、TN、TP沿程的变化情况可用指数方程来描述,动态模型预测曲线拟合较好。同时,对于实际PRB技术工程,PRB技术选择适当的反应介质及介质配比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分析近50年江苏长序列大雾日数、持续时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其成因,探讨气溶胶对大雾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雾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但在清晨和秋季出现的频率最多.它们的变化可从该区的季节环流背景特征和雾的形成机理得以解释.年代际大雾日变化大体呈现出抛物线(先升后降)分布特征,而大雾持续时间一直呈波动增长趋势,气象因素不能全部解释其变化特征.气溶胶对大雾形成和持续时间可能有重要影响,气象因素和气溶胶共同作用可解释江苏省年际大雾日变化和大雾持续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4.
深圳市内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月,从广东省深圳市内某河采集9个(0—5cm)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Cu,Cd,Cr,Pb,Zn,Ni,As和Hg的含量和前6种元素的形态分布,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Zn的含量普遍较高,为5.27—1865mg.kg-1和198.4—1275mg.kg-1,其次是Cr,Ni和Pb,为54.39—908.7mg.kg-1、31.3—445.5mg.kg-1和11.63—814.9mg.kg-1,As,Cd和Hg的含量较少;Cd的残余晶格态、Cr的铁/锰氧化态和残余晶格态、Cu的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晶格态,以及Ni,Pb和Zn的铁/锰氧化态为各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沉积物中Cd和Cu的潜在生态风险普遍较大,9个样品中6个达到Cd极强生态危害,4个达到Cu很强生态危害,有5个样品的重金属混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达到极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5.
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河道曝气复氧对滇池重污染支流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曝气复氧会导致上覆水体pH值上升0.6~1.0;(2)曝气复氧对上覆水体中TN、TP的质量浓度影响相似,在好氧处理条件下呈下降趋势,而在不曝气的对照处理中呈持续上升趋势,两种状况上覆水体TN、TP的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156 mg·L-1·d-1、-0.060mg·L-1·d-1和0.414mg·L-1·d-1、0.036mg·L-1·d-1;(3)上覆水体中COD的质量浓度在好氧和对照两种处珲条件下,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前者先上升后下降,而后者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361 mg·L-1·d-1和0.314 mg·L-1·d-1;(4)曝气复氧可抑制河道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质,适合于重污染河道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56.
生态碳纤维填料用于集约型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养殖发展,水产养殖废水对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为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采用生态碳纤维材料作为接触氧化池内填料处理集约型水产养殖废水,进行中试研究。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参数,确定对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碳纤维填料具有易挂膜的优点,接触氧化池内用实际水产养殖废水接种活性污泥,24 h后填料表面附有棕褐色的生物膜,池内水体清澈透明。曝气强度和HRT是影响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DO为3 mg/L,pH在7~8.5左右,HRT为10 h时,COD、NH4+-N、TP、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0%、60%、30%和80%左右。NO2--N、NO3-N浓度分别低于0.1 mg/L和0.5 mg/L,经过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水进入消毒池,出水用于养鱼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7.
粉煤灰陶粒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成粉煤灰陶粒,研究其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同时,考察了影响粉煤灰陶粒吸附磷酸盐的主要因素及平衡吸附量,并对其进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对磷酸盐的去除率随粉煤灰陶粒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较高的磷酸盐初始浓度可以加快磷酸盐的吸附.在较宽pH(4~10)范围内,均能呈现较好的磷酸盐去...  相似文献   
58.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评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分成空气污染型和水体污染型两大类,并考虑危险源自身特性和周围环境状况两个主要因素对两类危险源分别提出了评级模式,依据危险指数大小将危险源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利用试点调研的63家企业的183个危险源数据,对危险源评级模式进行了参数选定和验证,证明所建议的方法和模式是可行的,可供危险源调研和建立数据库等实际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