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随着油品储罐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多储罐火灾事故呈上升趋势。现有的储罐防火间距是在以往事故经验的基础上设定的,通过罐组内的火灾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可从风险的角度为罐组内储罐防火间距的设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综合考虑火灾环境下受辐射储罐失效时间和着火储罐火灾得到控制时间,确定了罐组内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判定原则,并在火灾得到控制时间模型和储罐失效时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火灾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模型。以2万立外浮顶原油储罐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在现行标准给出的防火间距下,发生罐组火灾多米诺效应的概率为3.94×10-8/a-1,属于可接受风险,为罐组内储罐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2.
针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易加剧空气污染的现实问题,该文利用2014年1-2月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相应时段的基本气象数据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析了2014年春节前后陕西关中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主要结论如下:该次重污染过程于1月25日开始,2月5日结束,持续12 d,关中地区平均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各4 d,污染最严重时该区各市的AQI除了铜川外均在400以上,AQI最高值出现在1月31日的渭南,达484。究其气象成因发现,春节前的持续性高空平直纬向气流控制关中地区,地面处于两高压之间过渡区或低压区,形成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环流形势场;对应低层925 h Pa存在中心值为-2×10~(-5)s~(-1)的弱辐合区,加之近地面的弱下沉气流,导致大气垂直交换差,是造成污染物堆积的直接边界层动力条件;较低的大气边界层混合高度和最大4.6~℃/100 m的贴地逆温是造成污染物积累的重要层结稳定条件。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该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物来源以本地排放为主,节日期间大量烟花爆竹的燃放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使得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春节后的寒潮过境,最大风速超过10 m/s的冷空气侵入,破坏了边界层静稳天气形势,使得大气扩散能力迅速增强,对当地空气质量迅速转好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43.
划定海洋生态红线是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是海洋生态红线区的核心部分,选划方法尚处探索阶段。本文在探索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生态特征分析、潜在的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类型初步识别、海洋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构建、边界确定等方面构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选划技术方法,最后以泉州湾为例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选划5种类型10个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约占泉州湾海域面积的50.28%。  相似文献   
444.
为研究不同材料及加工工艺对滤料耐折特性及强力特性的影响,以玄武岩、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机织布和针刺毡滤料,PTFE浸渍、覆膜处理后及使用后的滤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滤料耐折次数及耐折度、断裂强力及伸长率的对比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滤料破损原因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工艺相比,合成纤维耐折度(机织布为3.55~4.28,针刺毡为≥5.00)最好,玻璃纤维(机织布为3.38~3.65,针刺毡为2.80~2.84)次之,玄武岩(机织布为3.01~3.35,针刺毡为2.46~2.63)最差;样品中机织布的断裂强力优于针刺毡,纬向优于经向;覆膜、浸渍改性工艺可提高滤料的耐折度和断裂强力;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未覆膜滤料的耐折度及断裂强力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不同材料及加工工艺的滤料断裂强力与伸长率的关系有所差异;合成纤维针刺毡虽耐折特性优良,但断裂强力(367~412 N)偏小,伸长率(28.16%~38.42%)较大;玄武岩机织布虽断裂强力(2 674~3 098 N)较高,且伸长率(4.17%~5.67%)较好,但耐折度(3.01~3.35)并非最优.不同纤维滤料机械性能的研究与分析将对,其生产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5.
为有效评估地震灾害与化工园区工业事故的耦合风险,在分析地震灾害作用于化工园区致灾特征的基础上,理清化工园区的主要承灾体类型,辨识出地震破坏承灾体单元后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工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综合考虑地震灾害与工业事故耦合作用的Na-Tech事件快速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化工园区企业为评估单位,根据评估结果划定企业Na-Tech事件风险等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某化工园区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计算所需数据量小,且能有效反映地震Na-Tech事件风险特点。  相似文献   
446.
为有效去除矿井废水中氟离子,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对某矿井含氟废水进行混凝效果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铝氟摩尔比(r)、pH和凝聚时间等因素对PAC混凝去除氟离子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了r、pH和凝聚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顺序为r> pH>凝聚时间;在r=19.04、pH=6.5、凝聚时间为2.9 min的最佳条件下,氟离子的去除率为56.4%,与预测值(56.46%)基本吻合;去除氟离子的机理包括PAC对氟离子絮凝沉淀、离子交换和络合沉降等;pH影响PAC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凝聚时间则影响矾花在溶液中形成的速度以及密集程度,进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由此可以看出,BBD优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处理效果基本一致,铝氟摩尔比和pH是去除氟离子的主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可为实际矿井废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7.
冲乎尔盆地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开发利用却很缓慢。本文结合冲乎尔盆地相关情况,推测出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的成因和储量,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为实际利用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流体的循环、运移和深部地热形成热对流提供了条件;区内的断裂裂隙、破碎带和松散岩石的发育,为地热资源提供了良好热水储存空间;大规模侵入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发现表明深部发生过较为剧烈的岩浆活动,为地热提供了热源。经分析,研究区的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可开发利用的方向是饮用矿泉水、生活饮用水、渔业、农业等。该地热田区位条件较好,若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则可以满足冲乎尔盆地周边稳定的地热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448.
定量风险评价(QRA)中的危险辨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险辨识是进行定量风险评价(QRA)的关键步骤,QRA分析区域内的危险设备设施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每台设备设施都一定要包含并进行定量风险计算,这不仅涉及到QRA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也涉及到评价结论准确性、安全投入有效性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并比较了欧盟ARAMIS和挪威Purple book中推介的2种危险辨识方法,有助于国内QRA分析人员参照比较及提升QRA分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49.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碳质气溶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系统总结了我国碳质气溶胶时空分布及其气候效应.通过搜集已有离线观测数据,发现背景观测点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分别小于5和1μg/m3,城市PM2.5中OC浓度范围为3.78~30μg/m3(平均值为11.98μg/m3),EC浓度在0.69~10μg/m3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3.93μg/m3),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及其以北区域,如东北区域、汾渭平原区域、京津冀区域、兰州盆地和四川盆地.同时,PM2.5中OC/EC比值和二次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占比(SOC/OC)随海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碳质气溶胶的气候效应也强烈依赖于在边界层内所处高度,其在边界层上层可通过辐射效应抑制边界层发展,而在近地面的碳质气溶胶对边界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50.
对高昌故城内城墙墙体进行现场脉动测试,获取土建筑遗址的频谱特性及其自振频率,分析高昌故城内城墙不同部位速度放大效应,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明确墙体薄弱部位已有加固措施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高昌故城内城墙的速度放大倍数约1.5~2倍,与地脉动测试结果大致吻合;内城墙自底部至顶部,速度、位移响应均逐渐增大,二者在墙体凹陷处的表现不同,前者相对降低、后者量值最大;内城墙凹陷及洞穴处加固前后应力分布变化明显,应力集中部位不再处于墙体薄弱部位,墙体加固效果良好。所得结果可为高昌故城墙体抗震加固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