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93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在生物淋溶锰渣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0~100 mg/L)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研究两种活性剂对硫杆菌生长和对锰渣中锰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有效强化硫杆菌对锰渣的淋溶性能,SDS和PVP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5 mg/L和15 mg/L,在最佳浓度条件下,两者均能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提高锰的浸出率,其浸出率分别达到88%和83%,均高于对照组的72%.进一步分析表明,SDS比PVP更能有效提高浸出体系的ORP电位,促进锰的浸出.电镜结果表明,在最佳浓度条件下,SDS比PVP更能有效促进硫杆菌对锰渣表面的侵蚀,降低锰渣的表面粒度,提高锰渣中锰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412.
1.绪言随着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水量的增大,质的多样化,使水处理技术也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然而,为了水质污染的消除,水的高度利用,还有必要进一步开发那些高效率,更经济的处理污染物的技术。废水处理技术,不仅从它单元流程的除去性能本身去评价,而且还要对处理系统的总体性能及合理性给予评价。最近,污泥处理及其难易程度与可靠性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抑制污泥发生,减少其发生量,以及它的稳定性有关的水处理技术的系统开发,正为人们所注视。  相似文献   
413.
妻子的悲嚎     
3月18日深夜,江苏溧阳县人民医院三病区二号病房里,突然传出阵阵令人心碎的悲嚎:“和福,你不能去啊!我可怜的和福……” 悲嚎的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叫张洪仙。丈夫黄和福因工伤住院十多天,就去世了。 这对恩爱小夫妻前年结婚,去年秋天刚生一女孩。黄和福在上黄公社桥西采石场工作。他平素不怕吃苦,勇挑重担,有股子闯劲,可就是嫌戴安全帽麻烦,常常丢下安全帽上山放炮炸石。 3月8日下午4点,统一放炮的时间到了,黄和福刚在安全线外站住,随着炮声起落,雨点般的飞石朝他打来。黄和福被飞石砸破了头,当即不省人事。因伤势较重,经医院抢救无效,这位刚…  相似文献   
414.
对nano-SiO2与PAC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nano-SiO2在水中的分散效果、nano-SiO2强化混凝的工艺条件及强化效果。实验表明,与常规PAC强化混凝相比,nano-SiO2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城市污水的除污效果、改善矾花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提高城市污水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同时投加nano-SiO2(25mg/L)与PAC(75mg/L)后,先快速搅拌(250r/min)2min,然后慢速搅拌(60r/mln)8min,再沉淀3min,出水COD、TP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0.47%、79.84%和90.93%,较单独投加PAC(75mg/L)分别提高28.43%、39.94%和62.18%。  相似文献   
415.
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研究的总体设计中,设计思路与设计思维对于课题研究的成败与水平有着决定性意义。我们对此作了初步回顾,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题设计首先要考虑污染的环境系统特征。 (二)课题设计中必须以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16.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17.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探究了2018年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河流中DOM各荧光组分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包含5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C5和类蛋白色氨酸荧光组分C2、C4,且5种荧光组分之间具有同源性,污染严重河流水体DOM的荧光强度相对较高;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腐殖化指数综合表明,入滇河流水体DOM的内源特性较强,自生源特征明显,生物可利用性较高,腐质化程度低,分子结构不稳定.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DOM的荧光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30.1%,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69.9%;丰水期DOM组分中类腐殖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54.3%,类蛋白色氨酸物质的平均贡献率占45.7%.  相似文献   
418.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19.
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封志明  李鹏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9):1475-1489
科学认识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立足资源环境视角,从基于种群个体最大生物量的生态承载力,到基于人口与资源关系的资源承载力和基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环境承载力,再到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源起与发展历程。通过追踪公开发表或可获取的英文文献,同时兼顾中文资料,综述表明:承载力概念最早诞生于1840年代的工程机械领域,之后,在生态学、地理学、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持续但有争议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最早可见于20世纪初期的能量承载力和畜牧承载力研究,1940年代末期以土地承载力研究为标志的资源承载力研究诞生;直到20世纪末期,具有综合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才在中国悄然兴起,严格意义上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目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总体处于发展阶段,以概念探讨和定性研究为主,尽管在政策层面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对而言,国外相关研究却较少使用这一概念,相应研究报道并不多见。2010年以来,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重要判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已有多项部署。但承载力概念似乎也成为了“灵丹妙药”,存在研究泛化或概念泛化现象。鉴于此,有必要科学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与模型参数以及模式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求正本清源、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