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环境经济手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环境系统对经济系统贡献的基本特点,结合若干案例,按照政府和市场作用组合方式的不同分类,概述了主要环境经济手段的实施途径、基本特点,以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环境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3.
虚拟水在解决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用水和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虚拟水的内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的农业用水和粮食安全问题,根据粮食进口变动趋势和国内外粮食生产条件估算出2010年和2020年我国进口的虚拟水量分别为88×109m3和95×109m33,并提出了通过进口虚拟水解决我国农业和粮食问题,从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4.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湖泊底泥疏浚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主要是污染底泥)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总结和分析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30多年来国内外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概况、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国外环保疏浚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中国环保疏浚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汉阳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是控制和管理非点源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探讨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非点源污染敏感性优先原则、非点源污染控制方向相似原则,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尝试了基于L-THIA模型,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平台,城市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为核心的定量区划方法.将汉阳划分出4个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分区结果可为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湖滨带管理的核心是湖滨带植被的正确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与湖滨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植被缓冲带;(2)加强湖滨带规划和管理的政策研究;(3)加强湖滨带生态监测系统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4)促进湖滨带管理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7.
生态环境对经济系统贡献的相对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经济价值度量单位定量评估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使之便于与普通经济要素比较,从而促进资源和环境利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通过交叉学科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基本目标. 然而,目前的评估研究多从微观支付意愿出发直接估算区域乃至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省略了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中间规模层次,因此限制了这些评价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参考意义.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探讨了准公共品类型环境产品和服务的潜在供需的构成和对应函数,概述了通过市场模拟估算其价值的环境经济学逻辑,并讨论了不完善模型和数据支持下评价的相对有效性,以及这种相对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8.
紫色土地区水文特征对硝态氮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人工降雨模拟的方法,研究水文传输途径对紫色土中NO3--N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雨强中均观察到壤中流的存在.在小雨强长历时的降雨中壤中流的径流量大于大雨强短历时降雨;随着雨强的增大,壤中流的径流系数下降.在紫色土地区,氮素的流失途径不仅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包括壤中流,并且壤中流是NO3--N的主要水文传输途径.无论是否受到施肥措施的影响,壤中流中NO2--N浓度均高于地表径流.在对照小区,壤中流中NO3--N平均浓度是地表径流的7倍以上;施肥后壤中流NO3--N平均浓度为26.07mg·L-1,是地表径流的20倍以上.在对照小区,壤中流NO3--N的流失量占流失总量的30%以上;在施肥小区,壤中流NO3--N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0%以上.在紫色土地区,土壤特征和降雨特征决定了该地区壤中流形式的普遍存在,而NO3--N以壤中流流失的特点与当地施肥习惯的耦合效应增大了该地区的NO3--N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29.
国民生产总值“绿化”问题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通常把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国民生产总值GNP进行改进的问题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绿化”问题,本文综合地分析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改进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我国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内涵及其关系,探讨了“又好又快”理论与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